关于冬至养生的几则短文

       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对冬至非常重视,除了当做小年来过,还提到这是一个养生的好的节气。古人认为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是因为“气始于冬至”。因为从冬至开始,阳气始生,生命活动开始由衰转盛,由静转动。此时养生有助于扶持正气,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今天“孙郎中”整理了几则短文从各个角度阐释冬至养生的学问!


冬至是一年中最为重要的日子,《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冬至阳气初动,是为一年之生机,因此古人知道要放假休息,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人人都重视静养休息。亲朋好友互赠美食,既愉悦舒心,又有助阳气升发。冬至前后瞎折腾是最要不的!


● 冬至是一年当中黑夜最长,白天最短的一天,是阴最多,阳最少的一天。而最关键的是,从这一天开始,白天就会越来越长,阳气就会越来越盛,所以称为“冬至一阳生”!因此,古人过冬至,其隆重程度,不亚于过年,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对于冬至养生,要做到:多“储蓄”、少“透支”!

冬至养生重在收藏!冬季是健康“储蓄”的最好季节。冬季闭藏,万物休整,只要顺应这一时令,遵循“冬藏”养生之道,做到多“储蓄”、少“透支”,就能健康长寿。一:冬季养生要藏阳气,重点在“躲”。躲暴饮暴食、躲寒凉、躲是非等。二:冬至补阳,太阳是天下第一大补品!要晒后背䃼阳气。三:冬至养生饮食不可过咸,咸伤肾。

冬至,至阴之时也。阴气收敛至极,阳气归根复命,而后渐返于外,在六十四卦为复卦。按《易经》解释,“复卦”为“雷在地中”,卦象中上面为五个阴爻,下面为一个阳爻,象征阳气的初生,即所谓“冬至一阳生”。孔子注解《易经》时说“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闭关:闭门谢客,关门不出;商旅不行,不贸易往来;后不省方,不外出巡视。

冬至又为阳气归根之时,《道德经》曰:“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至日子时阳气归于根,此静曰复命之时也。之后一阳来复,阳气降极而升,此时宜静以候之,慎勿扰动。反之,冬至不藏,阳气不得归根,而反开泄于外,则为反常不明之道也。所以,冬至日宜静坐,斋心,养神,藏精,休养生息! 


冬天阳气藏得好,春阳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而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也是人体阳气最弱的时节,要学会“躲”才能保护好体内微弱的阳气。冬至时节人体的阳气太弱,所以身体的抵抗力也较差,这时要躲着寒凉,外出时一定要戴围巾,捂好背、腹和足底,避免风寒的侵袭,才能不感冒生病。冬季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躲去是非,就能避免因情绪激动引起的突发疾病。

冬至时节重在静养,那还能运动吗?我的观点是:尽量减少运动。其实,从大雪节气开始就要减少运动,因为大雪节气是一年之间阳气伏藏的最深最沉的一段时间,此时要顺应自然规律,身心都要少动多静,以养阳气的伏藏。即使天气变暖,也要养阴养藏。养藏之法,可试做腹式呼吸,有助于下藏阳气,以助睡眠,兼可安神养心。


冬至之后天气寒冷,受天地气机影响,近段时间易见木火上浮诸症,或火灼肺金而咳嗽,或火浮于头面而见眩晕、眼红、口腔溃疡、痘痘等,或火郁中焦而见腹痛、胁痛等症,或火郁心中而见烦躁、易怒、失眠等,此类病症治疗之法,重在敛降!一则避阴霾浊气,多用口罩,尽量减少户外锻炼;二则可多吃白萝卜,以助敛降,另外亦可常服乌梅固本汤【乌梅20克,黑豆、绿豆、黄豆各30克,冰糖30克,杏仁10克】,有助于收敛浮火。若已经发热,是阳气先其时而妄动,需重视养阳气之根,最好找有经验的中医辨证调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