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太极,先求松散,再悟通空

相信许多拳友都清楚一点,那就是练拳时要尽量做到周身放松,不要刻意用力,也不要有僵滞的地方,然而却不知道如何做到,也就无从下手。

常见的是从肢体的柔和、优雅上去下功夫,这样练拳在别人看来或者自我感觉上或许会有一种行云流水、无拘无束的自在,然而细细体会,周身上下肯定会有一些地方没有松掉,老前辈称这种状态为“揪着心练拳”、“没有腰腿”。

关于“没有腰腿”,这一点,很容易引起误会,尤其是拳论里也提到“于腰腿求之”,许多拳友就认为是腰腿的柔韧不足才导致不够放松,进而去练习压腿、下腰,最后的结果是练的上肢松软、下肢僵硬,手上感觉轻飘飘的,下肢的松腰松腿却差了很多火候。

话说回来,实现放松的障碍恰恰就是我们这颗太想放松的心,越想放松下来,越觉得浑身紧张,就和失眠时越想睡越睡不着一样,刻意的追求再加上过重的意念,使得我们苦苦无法进入放松的大门。

那么如何松呢?

清静无为就好,佛家有一句话这里可以参考,那就是“恰恰用心处,恰恰无心用”,心法的要领就是不动心,恰恰放松之时,偏偏不想放松之事,但求心静,无为而松。

那么如何做到心静呢?肯定不是强迫自己内心镇静,而是在不急不燥的心态下让心情趋于安逸舒适,继而达到无欲无求。

有了心静的基础,我们才可以在放松上下功夫,放松是从上往下一路松下去吗?一定不是的,松肯定要和散连在一起体悟,把放松理解成意与气的打开、膨胀,简言之就是在头顶脚踩的挺拔之意下,横向也要松开。

具体而言,有些拳友认为放松就是肩膀放松到腰胯,再放松腰胯一直到脚底,其实这样一来,我们就相当于把上面的负荷全都转移到了脚上,这就会造成步法不灵的状况。

那么怎么办呢?在由上而下放松的基础上,注意横向的松开,具体而言就是肩膀的横向松开、两胯的横向松开。

这个状态现实中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撑伞的时候,伞骨的围绕着伞柄上下运动,伞面也随之有了开合,我们放松时也是这样,越往下松,越能横向舒展,这一点从腰胯,肩胛处多加体会。

有了松散的体会,我们就可以体悟“通空”了,这一点其实从字面上也能看出一二,“通”字对应的是贯通,也就是由脚而腿而腰一直到手指,其劲力能够完整一气,“空”也一样,是指不要断劲,尤其是在推手之时,要让人摸不准自己的虚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