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低效问题之思考

(0)

相关推荐

  • 道德推脱、责任泛化、“立德”何解?学校应走向科学的道德观 | 头条

      第一个词,"重建".当国家将教育总方针定位在"立德树人"上时,德育的价值和定位开始有了全新的要求,我们原有的方式必须做出巨大调整.这是重建的一个根本性原因. ...

  • 德育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把德育放在首位.培养目标中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 ...

  • 小学德育教育如何进行心理辅导

    摘 要:在小学教育中德智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育机制不断创新完善,对小学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准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打好人生的基础.目前,我国 ...

  • 关于学校德育内容层次性的思考

    我以为德育有三方面的内容,即理性精神教育.仁爱精神(道德)教育和信仰教育,每一内容还可以区分为若干个层次: 理性精神有三个层次:常识的理性.科学的理性.哲学的理性.我们教育现状是,常识理性被贬,被忽视 ...

  •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学校德育实践

    2019年4月,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以下简称"省武高")结合时代要求和学校德育工作特色,依托李公朴烈士和蒋华良院士(省武高83届校友,2017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等名人资源,成功申 ...

  • 江桥镇中心学校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坚持"德育为首"的原则,积极探索当前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以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重点,注重文明礼仪教育,以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班级管理和主 ...

  • 彭韬 彭正梅|德国学校德育中的道德反思能力培养研究——以柏林“道德课”为例

    摘要  面对价值变迁和价值多元化给教育带来的挑战,德国学校德育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基于知识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主要关切,其中以世俗化的道德课为专门德育课程."道德课"是柏林于2006年开 ...

  • 学校文化重建问题的思考

    北京教育学院季苹老师的<"学校文化"的反思与再建>中一些观点非常有启发: 1.学校文化的表象是学校中大多数人在组织中表现出来的做事方式和处世态度,其核心是这些做事方式和 ...

  • 网络对学校德育的挑战

    网络的出现,网络社会的来临,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传统的学校教育中,我们人为地创造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创造了一个理想化的纯洁的德育氛围,一切的德育内容,都由教育者经过筛选以后呈现.传递给 ...

  • 当下学校德育缺什么?

    相对就于人类的三种原精神:理性精神.仁爱精神和信仰精神,我们的德育应该有三方面的内容:理性教育.道德教育和信仰教育.当前我们的学校德育在这三方面都存在比较明显的不足: 理性教育方面,我们重视的只是科学 ...

  • 学校德育的真正内涵

    原创作者|康红舒 一.学校德育归位 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按照一定的学校和社会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 ...

  • 康红舒:学校德育的真正内涵

    [康红舒专栏] 学校德育的真正内涵 原创作者|康红舒 一.学校德育归位 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按照一定的学校和社会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