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根:人造子宫,实现哺乳动物胚胎体外存活
相关推荐
-
[首藏作品](6065)小鼠胚胎在人造子宫发育成胎儿
小鼠胚胎在人造子宫发育成胎儿有助促进哺乳动物器官形成医学研究科技日报特拉维夫3月20日电 (记者毛黎)据最新一期<自然>杂志报道,以色列科学家在人造子宫环境中,让多个胚胎发育成具有完整器官 ...
-
规则松绑、人造子宫技术突破,“工业化生产婴儿”还远吗?
科幻正在照进现实 过去几十年,国际干细胞研究协会(ISSCR)对实验室培育人类胚胎,有时间长度限制:不能超过受精后的两周. 2021年5月底,该协会表示,将放宽"14天规定",逐案 ...
-
Nature:人造机器子宫!科学家首次在人造子宫中培养哺乳动物胚胎
小鼠在人造子宫(左)中发育与子宫(右)内发育对比 撰文 | 王聪 如今,有关哺乳动物胚胎发育的许多信息要么观察自非哺乳动物(例如青蛙或斑马鱼等),要么来自解剖小鼠的静态胚胎图像的叠加.虽然早在 193 ...
-
没对象也能生孩子?中国科学家接连突破生殖障碍,无需男女搭配
三孩政策快来了,在5月的最后一天,政府传出了重磅的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为了积极应对老龄化的问题,提出要积极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一石击起千层浪,网友们议论纷纷. @林默:要是三个男娃,前半 ...
-
人造子宫何时可以真正挽救早产儿、抗击不孕症?丨独家专访美国再生医学大牛
全球平均每秒钟就会有 5 个新生儿呱呱落地. 新生儿的孕育和诞生是一条漫漫长路.从受精卵在子宫着床.形成胚胎.分化出器官和大脑.性别分化和内脏器官功能发育,再到慢慢发育成形出生,一个婴儿诞生周期 ...
-
人造子宫将彻底解放女性?
目前来看,这项技术如果完善将是一大进步. 3月17日,<自然>杂志在线发布了一项研究,来自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团队从怀孕5天的小鼠身体中取出胚胎,在体外成功培育了6天.在生命的第 ...
-
独家专访吴军团队|在体外成功「复制」人类囊胚,助力生成可供移植的人体组织
在探索人体发展奥秘的道路上,研究者从未停止,但受到材料来源和伦理的限制,人们对人类胚胎发育的研究相对有限. 而研究人类胚胎的发育机制,尤其是最早期囊胚的形成与发育过程,又恰是分析和解决早期流产.不孕不 ...
-
生殖系统第二十章不孕症与辅助生殖技考试难点及重点知识
不孕症与辅助生殖技术一.不孕症[概念与分类]不孕症是指--夫妇同居1年.有正常性生活.未采取避孕措施而未受孕.▲原发性不孕--指婚后未避孕而从未妊娠者:▲继发性不孕--指曾有过妊娠而后未避孕超过1年未 ...
-
生孩子不需要女人?人造子宫再突破,我们离“生育工厂化”有多远
都说十月怀胎是女人的"劫难",那么是否有一种方式,在不伤及他人前提下,既能代替女性完成孕育生命全过程,同时又让她免受分娩的疼痛? 或许「人造子宫」可以. 一.我国首次人造子宫胎羊体 ...
-
陈根:类器官迅猛发展,用人造器官对抗疑难杂病
文/陈根 干细胞研究作为当前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帮助了人们更好地理解生命发生的各个维度.以干细胞为起点,细胞和细胞之间通过间质连接在一起形成细胞团,再由于细胞内基因的差异化表达,进而形成了各类器 ...
-
陈根:未来风潮人造肉,依然在“等风来”
文/陈根 人类是不会放弃吃肉的.随着食品生物技术的日益精进,为了满足人们多元的食肉需求,人造肉应运而生.过去几年间,人造肉产业的火热有目共睹,众多资本的青睐--比尔·盖茨.嘉吉.泰森等投资者向相关企业 ...
-
陈根:高开低走的人造肉,从概念火爆到现实骨感
陈根 知名科技作家为你解读科技与生活的方方面面.07-13 09:17 文/陈根 人类是不会放弃吃肉的.随着食品生物技术的日益精进,为了满足人们多元的食肉需求,人造肉应运而生.过去几年间,人造肉产业的 ...
-
陈根:人造牛排,启用3D打印
文/陈根 随着3D打印技术的成熟,3D打印食物也受到了关注和欢迎. 实验室种植的肉类,也称为养殖肉类或清洁肉类,在过去几年中一直在迅速发展.科学家在创造无屠宰肉类产品时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复制消费者习惯食 ...
-
陈根:人造动脉瓣原型装置,为心脏减压
文/陈根 全世界有2300多万人患有心力衰竭.这种疾病通常通过移植来治疗,但由于捐献的心脏很难获得,因此,该疾病目前仍需要替代疗法. 近日,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科学家们则在<先进科 ...
-
陈根:从人脑本质看人工智能,人造突触创纪录
文/陈根 人工智能是关于人脑的科学和科技. 事实上,人脑的本质,就是一个由神经元构成的网络.庞大的神经元网络组成了人脑的基本结构:负责处理大部分思维活动的大脑.负责协调运动的小脑以及连接其中的脑干. ...
-
陈根:构建人造视网膜,为逆转视力丧失提供可能
文/陈根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在其最晚期阶段导致中央视力逐渐丧失甚至失明.黄斑变性(AMD)由异质.复杂且仍知之甚少的机制引发,是65岁以上人群不可逆转的视力丧失的主要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