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新西兰颜紫元之吴式太极之旅
相关推荐
-
传习录‖45.马长勋老师的“推手三规”
推手"三规" --节选自<吴式太极·南湖传习录>马长勋口述,王子鹏整理 吴式拳推手有一个规定的方法,也算是经验之谈吧. 一.平手研究,你给[按:给,指做手.给劲]我化, ...
-
《吴式太极·南湖传习录》自序
公告通知 <吴式太极·南湖传习录>首印3000册,一版一印,限量珍藏,售完即止. 首批1000册5天售罄,欲购从速. "谈人,力求平实,不捧不贬,宁可不足,不可过分:谈理,力求详 ...
-
【图文】吴式传统太极健身推手研究社茶话会纪实
【图文】吴式传统太极健身推手研究社茶话会纪实
-
践习录‖002.我们是什么样的太极拳
践习录|002.我们是什么样的太极拳 虽然名字都叫太极拳,但是两个人的太极拳可能风马牛不相及.甚至,都叫"吴式太极拳",同样有云泥之别. 因为我看过不少朋友练拳的视频,这些朋友,都 ...
-
真佛只说家常话——读《吴式太极南湖传习录》
[内页效果] [编者按]其实做这本书,我也很感动,接触众多善缘.完成了马老的心愿,认识了明心师兄和众多朋友.邮寄的过程中,有师兄看我邮费亏了,就给我发红包.快递小哥对我说,哥,要不我给你便宜一点吧-- ...
-
践习录‖109. 京城三天识太极(殷秋和)
(这是殷秋和同学的总结,写的也不错,要不是我拦着,殷同学恐怕要写成好几万字的长文了.我对他说,不要那么长,给你限制在3000字以内.当然,说归说,并不一定真的限制他.只是,写那么长,太浪费时间啦,可以 ...
-
践习录‖108.东坝郊野学拳记(无极)
(这是"无极"同学培训结束后写的总结,每个人写篇总结,也是我布置的作业.两位同学都很认真,文章也写的非常好.这两篇总结也发在这里,当然做了一些删减,比如对本人不适当的过誉之词,那是 ...
-
黄建成太极文稿:太极拳传入马来西亚及新加坡的历史
清末民初,民不聊生,大批中国人远渡重洋到南洋谋生.中华武术也隋著移民而传播到南洋, 众多移民当中,有些是被清廷追捕的反清志土, 间中参有挟艺南来的江湖卖艺人. 太极拳大约在廿年代传入马来西亚及新加坡二 ...
-
践习录‖003.不会推手就等于不会太极拳
践习录|003.不会推手就等于不会太极拳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学太极推手?因为不会推手,就等于不会太极拳. 这句话是马长勋老师常说的,但不是马老的杜撰.在马老学拳的时代,这是老先生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
-
吴家太极之:吴家祖上本来不姓吴——跟随杨露禅习武的日子
文/李通国 不姓吴的祖上叫全佑,这是后来人知道的大名.他是吴家太极拳技击技术的奠定者,而他绝技的练就是因为他的师父杨露禅和他追随师父习武的日子.那是古典师徒制的典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好写照. 吴家风 ...
-
吴家太极之:道不尽的吴功藻和吴公仪,推吴家太极向盛期
文/李通国 吴家太极秉承杨家,在早年的北京城,在民国的南方,杨家太极一枝独秀,吴家总活在杨家的影子里.即便在民国那个国术大发展的年代,太极拳家尽沾雨露,但吴家一直不温不火.一个意外的举动,仿佛成了吴家 ...
-
吴家太极之:吴家何以奉宋杨?——吴家太极炼成大法
文/李通国 吴氏太极拳传人中吴图南-于志钧一脉,对宋书铭的"三世七"念念不忘,其崇拜之心,路人皆知:但吴家人似乎更应该而且也的确更感恩杨家. 吴鉴泉单鞭 捧"三世七&qu ...
-
吴式太极拳37式口诀
吴式太极拳是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吴式太极拳37式口诀,欢迎大家浏览. 一.起势: 1.重心右移:2.左脚跟提起;3.左脚横移;4.左脚跟落平 ...
-
武式太极“劲起于足,主宰于腰,形于手”,杨式、吴式都没弄明白
太极拳的正宗根源是<太极拳谱>,是武禹襄.李亦畬师徒根据自己的练拳体悟总结出来的理论.武式太极的"劲起于足,主宰于腰,形于手",是武氏太极拳的独门秘技,杨式.吴式.孙式 ...
-
吴氏太极拳宗师吴鉴泉长女吴英华演练家传吴式太极枪,难得一见!
吴氏太极拳宗师吴鉴泉长女吴英华演练家传吴式太极枪,难得一见!
-
吴式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 — 六问
一问 吴式太极拳起源的"北京大兴"是今天的北京大兴区吗? 吴式太极拳发源地为"北京大兴"的说法长久以来是一个没有争议的共识.但此发源地应当结合吴式太极拳的发源时 ...
-
涉案7亿元 号称傻瓜式运营 雇人循环排队 奶茶加盟诈骗案告破
涉案7亿元 号称傻瓜式运营 雇人循环排队 奶茶加盟诈骗案告破
-
聊聊吴式太极牮柱身形
牮柱式身形:牮(音jian箭)指的是庙中斜着支撑的柱子.形成直角三角支撑架构保持稳固. 吴式太极拳的弓步的身形采用这种 牮柱式,这是吴式太极的特点. 在心意拳以及其他经常使用弓箭步的拳种里,都有提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