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研读(第4讲:释止于至善)
相关推荐
-
《大学》注释(六)
[原文]<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 ...
-
《大学》学习整理笔记之三十八
<大学>学习整理笔记之三十八 原文: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慄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大学> ...
-
黄鸟止于丘隅
黄鸟止于丘隅 [原文] <诗>云:"邦畿千里①,维民所止②." <诗>云:"缗mín蛮黄鸟③,止于丘隅④."子曰:"于止,知其 ...
-
大学日课010丨至善境界有什么样的人格魅力
每日一课读经典,这里是尔雅书苑.今日是<大学>日课第10讲.欢迎你留言交流.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 ...
-
《大学》赏析(4)知其所止
<大学>赏析(4)知其所止 [原文] <诗>(<诗经·商颂·玄鸟>)云:"邦畿千里(邦畿:都城及其周围的地区.畿,音jī ,古代称靠近国都的地方),惟民 ...
-
《大学》导读(二)
[原文] 第二章 明明德 <康诰>曰:"克明德."<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quo ...
-
《大学》研读(第9讲 : 释治国平天.下)
燕京读书会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anjingdushuhui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 陈达隆<大学研读&g ...
-
大学研读(第11讲)教学总结和论文撰写。
大学研读(第11讲) 教学内容:<大学>研读教学总结和论文撰写. 教学目的和要求:回顾<大学>研读的学习过程和收获体会.进一步弘扬了传统文化和传承薪火.撰写论文和准备心得体会交 ...
-
大学研读(第12讲)诵读《大学》全文;进行心得体会交流。
大学研读(第12讲) 教学内容:全文诵读<大学>:进行心得体会交流. 教学目的和要求:全文诵读<大学>,温故而知新:心得体会交流,心灵相接.相励,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和传承薪火. ...
-
大学研读(第12讲)诵读《大学》全文, 学习体会交流
大学研读(第12讲) 教学内容:全文诵读<大学>:进行心得体会交流. 教学目的和要求:全文诵读<大学>,温故而知新:心得体会交流,心灵相接.相励,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和传承薪火. ...
-
中庸研读第10讲:第20章哀公问政(一)解读
中庸研读第10讲:第20章哀公问政解读 教学内容:<中庸>第20章 哀公问政(一)解读 教学目的和要求:认识为政准则即文武之道:德的内涵是仁.义.礼.智:理解"五达道" ...
-
中庸研读第9讲:第18-19章解读
中庸研读第9讲:第18-19章解读 教学内容:<中庸>第18--19章解读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文.武.周公之功德,周公制定礼仪:礼仪在古代是团结家庭,维护国家的纽带.认识武王.周公之孝: ...
-
中庸研读第11讲:第20章(二)解读
中庸研读第11讲:第20章(二)解读 教学内容:<中庸>第20章(二)解读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治理国家执政抚民的九条原则:理解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的道理:懂得中庸之道必"择善固 ...
-
中庸研读第12讲:第21-23章解读
中庸研读第12讲:第21-23章解读 教学内容:<中庸>第21--23章解读. 教学目的和要求:认识"诚"与"明"之间的关系,诚与明其实是合二为一的 ...
-
中庸研读第8讲:第15-17章解读
教学内容:<中庸>第15--17章解读教学目的和要求:认识中庸之道要从身边做起:祭祀活动及鬼神之道的细微精妙.了解舜帝具有高尚的道德才能成为圣人,并最终获得了相应的地位.财富和寿命,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