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0一)

后面的几条是发汗的禁忌,开发表药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些禁忌,张仲景立下了法则。

伤寒论第84条辨:淋家,不可发汗,汗出必便血。

原文解释:这里提到一个词“淋家”,就是平素患有小便淋漓,尿道疼痛的病人。患淋病很久的病人,多阴虚下焦有热,不能用发汗的方法。如果医生误用了发汗,则会引起尿血的变症。

中医讲的淋家,不单单是包含了西医的淋病、性病在内,小便有石淋,下消有石头在里面也算。石淋,西医可能讲成膀胱结石或肾脏结石;还有膏淋,小便浓浓的,浓浊白白的。可能膀胱里面有发炎。

其实“淋家”也是一种炎症,是亡阴于下,再发汗就会伤了津液,汗血同源,所以,必定会伤阴血。所以发汗汗出之后,这个“便血”指的小便便血。

膀胱经就是太阳经,一发汗,膀胱里的水液就会没有,小便就会变得很浓稠。可能是把精液都小出来了。因为禁不住了;还有血淋,小便出来带很多血。

淋家,现在这个病少见了,原来在旧社会这个病多得很,是前阴发炎,一般都是排的脓状物,也有淋血的,淋家也有出血的,总而言之是伤阴,就是伤阴血了。

小便有问题的人,大部份平常血就素虚了。这时候不可以发汗,一发汗的时候,一定会便血。因为汗会使水没有了,只剩下血了。血里面的水不够了,单纯只有血的时候,体温会升高、温度一升高,血管就破掉了,血就出来,,所以这种病常常用猪苓汤来进行治疗。

伤寒论第85条辨: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发汗则痓。

原文解释:这里的疮家就是长期患有疮疡的人。还有这个“痓”,在《集韵》里面说是风病。在《正字通》里说:五痓之总名,其症卒口噤,背反张而瘼疚。也作“痉”。平素患有疮疡的病人,虽然有表症身体疼痛,也不可以用发汗的方法,如果误用了发汗,就会出现角弓反张,筋脉拘急这些症状。

什么叫疮家?一个是未化脓,一个是已化脓。

病人有皮肤病,有化脓的疮,已化脓的,虽然是有身体痛,不要开发表的药。

未化脓的疮家,必须用解表,就是疮家反而要用表药来让他好,指的是没有化脓的时候。化脓就不可以用发表的药。化脓的定义是脓疮已经破掉了,脓水流出来了,这时候就不要发汗。

但是平常在还没有破的时候,就要用发表药。比如说,病人的皮肤表面,一块一块的脓疮,但是都没有化脓,用桂枝汤发表?这一发,让药到皮肤表面上来。这时候用白朮和附子,白朮和附子在皮肤表面上消炎的力量很强。把脓逼出来,反而是最好的药。

【内经】说疮家要发汗,这里面的定义是还没有化脓。即使虽身疼痛,就是疮家有表热的时候,也不可以发汗。 “疮家”有二说:一个是受金疮流血过多的贫血症,一个是长久患有溃疡性脓血过多的血虚症或淋巴外漏之液亏症。总之,属于血虚、液虚。发汗则阴亏,致组织干燥,造成血不养筋的窒病,所以,不可发汗。这时候用小建中汤来温补取微汗。或者用小柴胡汤来和解。

(0)

相关推荐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83—91条

    ​83.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 84.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 85.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 86.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音唤,又胡绢切,下同.一作瞬)不得眠 ...

  • 『每天学伤寒』藏结——无阳证

    倪海厦&张仲景 一四〇:『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 热结在膀胱应该小便不利,现在小便很正常,病人陈述少腹『中极』.『关元』一带很痛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九0)

    伤寒论第76条辨"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这大多是发汗发太过了,所以喝水少少与之就好了:喝太多了,胃没有办法把水消化掉:水会停在中焦,肺气就没有办法下降.正常的津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0二)

    伤寒论第86条辨: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不得眠. 原文解释:衄血许久的病人,多阴虚火旺,不能用发汗法.若误发其汗,就会出现额部两旁凹陷处的动脉拘急.两眼直视.眼球不能转动.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0三)

    伤寒论第88 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 原文解释:平素常常出汗的人,再用发汗方法,就会发生心神恍惚.慌乱不宁,小便以后尿道疼痛等变症,可治以禹余粮丸. 本来汗多,津液不足,再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0四)

    伤寒论第90条辨: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 原文解释:本来应该发汗,反而治以攻下,这样治疗是错误的:如果先用发汗解表,表解以后再用下法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0五)

    伤寒论第93条辨: 太阳病,先下之而不愈,因复发汗,以此表里俱虚,其人因致冒,冒家汗出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得里未和,然后复下之.  注释: ①冒家:头目昏冒的患者. 原文解释:太阳表症,先使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六)

    伤寒论第72条辨: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汗发了以后,病人口渴,脉浮数,病人就是五苓散证,因为水都在皮肤表面上,中焦没有水了,所以病人会烦躁. 成无己说:发汗己解,胃中干,烦躁不得眠,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五)

    小便不利,张仲景是想把皮肤表面的水拉回来,让它从小便排掉.有两种状况:一种是皮肤水肿,上半身水肿的时候,有些妈妈们早上起来手脚都肿,这就是五苓散证.如果摸他的脉很虚弱,五苓散吃下去,让表面的水从小便排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四)

    伤寒论第71条辨: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与五苓散主之. 原文解释:太阳表症,使用发汗法,汗出很多,会使津液受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三)

    我们辩证虚实,阳虚的人,汗后亡阳,阴虚的人,汗后亡阴,发汗以后,恶寒怕冷为虚,恶热怕燥为实.虚寒当温,实热当泻.我们只要知道这个基本概念了以后,就知道该如何来调理了,是用附子来温阳还是用大黄来泻热,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