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时的轨迹(60)二十四番花信风《2》大寒三候花

岁时的轨迹(60)二十四番花信风《2》大寒三候花

二十四番花信风《2》大寒三候花

雪岸

无题(咏唱千年犹未尽)

何来廿四花信风。深谢苍天造化功。

咏唱千年犹未尽,词情诗意沐其中。

二十四番花信风的排列顺序是: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谷雨,一候牡丹、二候荼蘼、三候楝花。

   ,

第二、大寒节三候三花,即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

大寒一候瑞香

瑞香:为瑞香科瑞香属常绿灌木,是我国传统名花。因其植株矮壮,树形自然而潇洒,故又称蓬莱花、风流树。瑞香还被称为睡香、蓬莱紫、风流树、毛瑞香、千里香、山梦花,瑞香科瑞香属植物。常绿直立灌木;枝粗壮,通常二歧分枝,小枝近圆柱形,紫红色或紫褐色,无毛。原产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后传入日本。有药用价值。金边瑞香是瑞香的变种,以“色、香、姿、韵”四绝蜚声世界,是世界园艺三宝(金边瑞香、长春和尚君子兰、日本五针松)之一。叶互生,质厚,长椭圆形;花蕾红色,开后淡白色,花小而多,香气芳醇持久,花期可提早到春节期间。观赏价值很高,瑞香花,其花虽小,却锦簇成团,花香清馨高雅,芳醇持久。瑞香原产我国,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观赏价值很高,为盆栽植物上品。

古时庐山的瑞香花比较多。宋·洪迈《容斋三笔》云:“庐山瑞香花,古所未有,亦不产他处。”庐山瑞香有两则与梦有关的传说。一是和尚梦遇瑞香的传说。宋·陶谷《清异录》载:“庐山瑞香花,始缘一比丘,昼寝磐石上,梦中闻花香酷烈,及觉求得之,因名睡香。四方奇之,谓为花中祥瑞,遂名瑞香。”传说庐山有一个和尚,午睡时闻到一种异香。醒来四处寻找。翠绿欲滴的宽长叶子拱卫着中间一团白中泛紫的花球,四片花瓣为一组,数十组簇拥在一起争相绽放,像极了镇上姑娘们招亲时抛的绣球。和尚还未走近,便已闻到一股清香,走近后香味更加浓厚,仿佛集结了园中所有的花香。因是梦中与此花相遇,便取名“睡香”。四方奇之,谓为祥瑞,更名“瑞香”,像莲花一样拿来供佛。无意中便有了另一个名字:蓬莱紫。瑞香花的香气十分浓烈,且飘散很远,因此又被人们称为千里香,意思是远隔千里都能闻到。也正因为此花太香,民间都将它称为“花贼”。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瑞香花这么浓郁的香味,是从其他花那里偷来的,偷得百香于一身。大家觉得很有道理,于是“花贼”这个名字就流传了下来。二是李时珍梦遇瑞香的传说。相传,李时珍为草药典《本草纲目》,来庐山采药。一天,他看见一位老和尚用一株干枯的草药,当即治好了小和尚的右腮红肿,并得知此草长在锦绣谷,便入锦绣谷寻找。三天又三夜,疲惫至极的李时珍,朦胧看见云头危崖上向他招手的仙姑,化作光艳的花朵。李时珍急步上前取花,不料坠落万丈深涧。梦中惊醒后,李时珍果然看到依山崖岩隙间有一丛花朵,便将它取名“睡香”。后来睡香之名传及四方,人们争相引种,并视为祥瑞征兆,于是改称“瑞香”。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瑞香始出江西庐山,原名睡香。”宋代的《容斋三笔》也有文字描述:“庐山瑞香花,古所未有,亦不产他处。”宋·吴曾撰《能改斋漫录》云:“庐山瑞香花,古所未有,亦不产他处。天圣中,人始称传。东坡诸公,继有诗咏。岂灵草异芳,俟时乃出?故记序篇什,悉作瑞字。《庐山记》中亦载《瑞香花记》。讷禅师云:'山中瑞采一朝出,天下名香独见知。’张祠部强名佳客,以瑞为睡焉。其诗曰:'曾向庐山睡里闻,香风占断世间春。窃花莫扑枝头蝶,惊觉南窗午梦人。’”

这说明古时瑞香是庐山特产,当地人对这种有着吉祥寓意的花十分喜爱。人们喜欢的后果就是争相引种,一时间瑞香花成为当时的花中宠儿,农人抢着种,文人争相夸。

瑞香之名始于唐代。

唐·钱起写有《瑞香花》云:“得地移根远,交柯绕指柔。露香浓结桂,池影斗蟠虬。黛叶轻筠绿,金花笑菊秋。何如南海外,雨露隔炎洲。”此诗对瑞香花的形状、色彩、香气等作了较形象的描写。

唐·陈子高《九日瑞香盛开有诗》云:“宣和殿里春风早,红锦熏笼二月时。流落人间真善事,九秋霜露却相宜。”此诗对瑞香花的花期等作了形象的描写。

到了宋代,瑞香得到众多诗人的喜爱。苏轼、杨万里等开风气之先。辛弃疾、范成大、张孝祥、王十朋、朱敦儒、李之仪等等,纷纷吟咏。诗人有百般才情,写出的瑞香花也有百种模样,每个诗人笔下,都有着不一样的瑞香风采。

宋·苏轼写它是“瑞香风”。其《西江月·真觉赏瑞香二首》云:“公子眼花乱发,老夫鼻观先通。领巾飘下瑞香风,惊起谪仙春梦。后土祠中玉蕊,蓬莱殿后鞓红。此花清绝更纤秾。把酒何人心动。”此词上片以人的感觉表现瑞香之芳香,下片以玉蕊花和牡丹名品"鞓红"作比,盛赞瑞香的"清绝"和"纤秾"。全词追叙同友人宿真觉院而赏瑞香之事,层层递进,兴志昂然。苏轼与友人在杭州真觉院聚饮并赏瑞香花,即兴写下一首《西江月》词,当即有人唱和,他乘兴又作《西江月·坐客见和复次韵》:“小院朱阑几曲,重城画鼓三通。更看微月转光风,归去香云入梦。翠袖争浮大白,皂罗半插斜红。灯花零落酒花秾,妙语一时飞动。”小院幽深静寂,月光微明,清风徐徐。城楼上的画鼓响了三通,灯油也快燃尽,已是夜半时分,可难得一聚的文友们却饮兴尚浓。他们妙语连珠,好诗频出,还把瑞香花插在黑头巾上,连陪欢的歌女们都争抢酒杯畅饮。一首小词,把上流社会的宴饮生活写得活灵活现,情趣盎然。

宋·杨万里写它是“真上瑞”。其《瑞香花新开》云:“外著明霞绮,中裁淡玉纱。森森千万笥,旋旋两三花。小霁迎风喜,轻寒索幕遮。香中真上瑞,花麝敢名家。”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画出瑞香花的神韵和奇香,惹人喜爱。

宋·辛弃疾写它是“麝脐开”。其《添字浣溪沙·用前韵谢传岩叟瑞香之惠》云:“句里明珠字字排。多情应也被春催。怪得名花和泪送,雨中栽。赤脚未安芳斛稳,娥眉早把橘枝来。报道锦薰笼底下,麝脐开。”瑞香获得诗人青睐,这说明在宋代瑞香颇受文人珍爱。

宋·张孝祥写它是“小龙团”。其《浣溪沙·瑞香》云:“腊后春前别一般,梅花枯淡水仙寒。翠云裘著紫霞冠。仙品只今推第一,清香元不是人间。为君更试小龙团。”小龙团为宋代成品茶,由大书法家蔡襄创制。他亲自采选茶树的顶尖嫩叶,经过一系列加工烘焙,用茶模压制成有龙凤花纹的薄饼,饰以金箔,涂上蜂蜡制成,为进贡之物,皇帝再把它赏赐给宠臣,其贵重可想而知。瑞香的清香雅韵,远胜梅花和水仙等名花,在群芳中的地位堪比茶中的小龙团,只能推为第一仙品。

宋·王十朋写它是“花中瑞”。其《瑞香花》云:“真是花中瑞,本朝名始闻。江南一梦后,天下仰清芬。”

宋·李之仪写它是“人间秀”。其《千秋岁》云:“万红暄昼,占尽人间秀。怎生图画如何绣。宜推萧史伴,消得东阳瘦。垂窄袖,花前镇忆相携久。  泪裛回纹皱,好在章台柳。洞户隔,凭谁叩。寄声虽有雁,会面难同酒。无计偶,萧萧暮雨黄昏后。。”

宋·朱敦儒写它是“旧曾逢”。其《眼儿(其一 席上瑞香)》云:“青锦成帏瑞香浓。雅称小帘栊。主人好事,金杯留客,共倚春风。不知因甚来尘世,香似旧曾逢。江梅退步,幽兰偷眼,回避芳丛。”朱敦儒《眼儿媚·席上瑞香》词云:“紫帔红襟艳争浓,光彩烁疏栊。香为小字,瑞为高姓,道骨仙风。此花合向瑶池种,可惜未遭逢。阿环见了,羞回眼尾,愁聚眉丛。”艳而不妖,香却不俗,一派道骨仙风,这一只该种在王母瑶池的花,也难怪让杨玉环见了都心生妒意,百媚顿失。

宋·范成大写它是“醲胜酒”。其《瑞香花》云:“万粒丛芳破雪残,曲房深院闭春寒。紫紫青青云锦被,百叠薰笼晚不翻。酒恶休拈花蕊嗅,花气醉人醲胜酒。大将香供恼幽禅,恰在兰枯梅落後。”宋·范成大【瑞香三首其一】云;"一从三百朵,细细拆浓檀。帘幕护花气,不知窗外寒。"

宋·朱涉真写它是“梦魂香”。其《咏瑞香》云:“玲珑巧蹙紫罗裳,令得东君著意妆。带露欲开宜暖日,临风微困层春霜。发挥名字采庐阜,弹压芳菲入醉乡。最是午窗初睡醒,熏笼赢得梦魂香”。

宋·吴文英写它是“丁香颗”。其《采桑子·瑞香》云:“茜罗结就丁香颗,颗颗相思。犹记年时。一曲春风酒一卮。彩鸾依旧乘云到,不负心期。清睡浓时。香趁银屏胡蝶飞。”

宋·陈造写它是“拆兰麝”。其《瑞香花》云:“钩窗玩孤芳,残月衣上明。紫囊拆兰麝,小风弄初睛。”

此后,至金元明清到现代,以赞颂瑞香的诗词也是层出不穷。

元·袁易《烛影摇红·春日雨中》云:“日日春阴,瑞香亭下寒成阵。凤靴频误踏青期,寂寞墙阴径。翠被堆床未整。睡初酣、风篁唤醒。几多心绪,鹊语难凭,灯花无准。得酒浇愁,旧愁不去添新病。吴绫题满断肠词,歌罢何人听。宝篆香消昼永。枭馀烟、萧萧鬓影。出门长啸,白鹭双飞,清江千顷。”

金·王寂《渔家傲 瑞香》云:“岩秀不随桃李伴。国香未许幽兰换。小睡最宜醒鼻观。檐月转。紫云娘拥青罗扇。世庐山清梦断。天涯邂逅春风面。茗碗不来羞自荐。空恋恋。野芹炙背谁能献。”

金·蔡松年《江神子慢·赋瑞香》云:“紫云点枫叶。岩树小、婆娑岁寒节。占高洁。纤苞暖、酿出梅魂兰魄。照浓碧。茗碗添春花气重,芸窗晚、蒙蒙浮霁月。小眠鼻观先通,庐山梦旧清绝。萧闲平生淡泊。独芳温一念、犹未衰歇。总陈迹。而今老、但觅茶酒禅榻。寄闲寂。风外天花无梦也,鸳鸯债、从渠千万劫。夜寒回施,幽香与春愁客。”

明·陈淳《题瑞香花》云:“秾香拆麝脐,细蕊秀鹤顶。东风故飘荡,薰人醉不醒。”此诗说瑞香花芳香似麝破脐,艳丽如鹤顶红,花气袭人,闻之而陶醉,醉就难醒。按理说,作为画家的陈淳,更该注意观察所吟咏对象的形状,可他却得意而忘形,专在瑞香的色香上面用笔,其实这才真正表现了其写意花鸟画家的当行本色。

瑞香也颇得明宣宗朱瞻基的青睐,特作《瑞香花》诗,以散文化的笔法,对瑞香的形状、色彩、香气、花时和所处的环境等各方面都作了细致入微、不厌其详的描写,这在古今咏瑞香诗词中,虽算不上佳作,却可谓独具一格:“瑞香花,叶如织。其叶非一状,花开亦殊色。或如玛瑙之殷红,或如玉雪之姿容。或含浅绛或深紫,细蕤叠萼芬玲珑。腊后春前花未放,先春独占梅花上。绕枝芳意露毰毸,万卉千葩总相让。曈昽旭日照阶墀,淡荡香风拂面时。初疑沉檀爇宝鼎,亦似兰麝熏人衣。瑞香花,树高三尺强。山桃野杏动逾丈,得以幽丛约馥香。” 宣德六年十月二十四日

笔者感兴趣的还有清·顾太清的【南乡子·咏瑞香】,其词云:“花气霭芳芬,翠幕重帘不染尘。梦里真香通鼻观,氤氲。不是婷婷倩女魂。细蕊缀纷纷,淡粉轻脂最可人。懒与凡葩争艳冶,清新。赢得嘉名自冠群。”此词上片集中赞叹它的芳香。下片着重写花的品格和姿色的可爱。上下两片层次分明,手法多样,特点突出,使人几乎可触可摸。

大寒二候兰花

兰花,附生或地生草本,叶数枚至多枚,通常生于假鳞茎基部或下部节上,二列,带状或罕有倒披针形至狭椭圆形,基部一般有宽阔的鞘并围抱假鳞茎,有关节。总状花序具数花或多花,颜色有白、纯白、白绿、黄绿、淡黄、淡黄褐、黄、红、青、紫。中国传统名花中的兰花仅指分布在中国兰属植物中的若干种地生兰,如春兰、惠兰、建兰、墨兰和寒兰等,即通常所指的"中国兰"。这一类兰花与花大色艳的热带兰花大不相同,没有醒目的艳态,没有硕大的花、叶,却具有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气质,很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标准。中国人历来把兰花看做是高洁典雅的象征,并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通常以"兰章"喻诗文之美,以"兰交"喻友谊之真。也有借兰来表达纯洁的爱情,"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寻得幽兰报知己,一枝聊赠梦潇湘"。1985年5月兰花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花中之魁-梅花、花中之王-牡丹花、凌霜绽妍-菊花、君子之花-兰花、花中皇后-月季花、繁花似锦-杜鹃花、花中娇客-茶花、水中芙蓉-荷花、十里飘香-桂花、凌波仙子-水仙花)之四。

中国栽培兰花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载早在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已在浙江绍兴的诸山种兰。魏晋以后,兰花已用于点缀庭院。古人起初以采集野生兰花为主,人工栽培则从宫廷开始。魏晋以后,从宫廷栽培扩大到士大夫阶层私家园林。直至唐代,兰蕙的栽培才发展到一般庭园和花农培植。宋代是中国艺兰史的鼎盛时期。宋·罗愿《尔雅翼》云:“兰之叶如莎,首春则发。花甚芳香,大抵生于森林之中,微风过之,其香蔼然达于外,故曰芝兰。江南兰只在春劳,荆楚及闽中者秋夏再芳”。南宋的赵时庚于1233年写成的《金漳兰谱》可以说是中国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兰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兰花专著。宋·王贵学于1247年写成了《王氏兰谱》,对30余个兰蕙品种作了详细的描述。宋赵时庚著《兰谱奥法》,对分种法、栽花法、安顿浇灌法、浇水法、种花肥泥法、去除蚁虱法和杂法等七个栽培法进行了描述。宋代还有吴攒所著的《种艺必用》、陈景沂所著的《全芳备祖》(此书全刻本被收藏于日本皇宫厅库,1979年日本将影印本送还中国),以及赵孟坚的国画《春兰图》(现存最早的兰花名画,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明、清两代至而今,兰艺又进入了昌盛时期。兰花栽培已成为大众观赏之物。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兰花的释名、品类及其用途都有比较完整的论述。清代也涌现了不少艺兰专著,先后涌现了浙江嘉兴人许氏的《兰蕙同心录》、袁世俊的《兰言述略》、杜文澜的《艺兰四说》、冒襄的《兰言》、朱克柔的《第一香笔记》、屠用宁的《兰蕙镜》、张光照的《兴兰谱略》、岳梁的《养兰说》、汪灏的《广群芳谱》、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晚清欧金策的《岭海兰言》等专著。近代的专著,有1923年浙江杭县人吴恩元《兰蕙小史》、1930年夏治彬的《种兰法》、1950年杭州姚毓谬、诸友仁合编的《兰花》、1963年由成都园林局编写的《四川的兰蕙》、1964年由福建严楚江编著的《厦门兰谱》、1980年由吴应样所著的《兰花》和1991年所著的《中国兰花》等等。

兰花的别名甚多。其中以兰的芳香特点作别名的有:国香、古、、香祖、王者香、第一香、十步、心馨、轻重香。以兰的色彩特点作别名的有:丹颖、朱蕤、红荣、幽色、四季常青。以资态特征作别名的有:静姿、被径、如美人、紫翘。以品性特点作别称的有:秀质、幽客、待女、高标、灵根、与善人居、馨烈侯、引凤雏。以兰生长季节、地点作别名的有:晴芬、继落梅、秋芳、滋九畹、树百亩。

正是由于兰花具有美好、高洁、贤惠、热烈、自信的品德,文人骚客栽培兰花,品赏兰花,作诗填词,咏唱兰花。

《孔子家语·在厄》:“芷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劳而改节。”芝兰生在深林中,不因为无人就不芳香,君子修道立德,不会因为穷困而改节。它做的是尽人事,至于生死,是天命。

屈原在《离骚》中就多处咏兰,如“纫秋兰以为佩”,“疏石兰兮以为芳”,“阮有芷兮澧有兰”,“怀兰英兮把琼若”,“秋兰兮青青”,等等。

两汉·刘彻《秋风辞》云:“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其意思是:秋风刮起,白云飘飞,草木枯黄,大雁南归。兰花、菊花都无比秀美,散发着淡淡幽香,但是我思念美人的心情却是难以忘怀。乘坐着楼船行驶在汾河上,行至中央激起白色的波浪。鼓瑟齐鸣船工唱起了歌,欢喜到极点的时候忧愁就无比繁多。少壮的年华总是容易过去,只是无奈渐渐衰老。

唐·李白《兰花诗》云:“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兰草孤零零的生长在幽静的园子里,和杂草一起荒芜。虽然曾经沐浴春晖,却为秋月的到来而悲伤。飞霜早早的就淅沥的到来了,翠绿的艳丽之色恐怕将要到此为止。如果没有清风吹来,它的香气是为谁而发的呢。主要表达的就是一种怀才不遇的心情和孤芳自赏的态度,有才华却苦于没有伯乐一样的人赏识。

唐·王勃《春庄》云:“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啼喧。”幽静的山林中有一条路边长满兰叶的小路,城外的种桃李的园子,只是没有人间的清静,没有听到鸟儿的啼叫之声。此诗是一首田园诗,借景抒情,也隐隐的表达了作者处世一种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态,不喜繁闹的城市,而更喜欢幽静的山间林里。

宋· 苏辙《种兰》云:“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欲遣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兰花生长在幽谷里面没有人赏识,朋友拿东轩种的兰花送我。它的香气能解除繁秽,更让人怜爱的是它的细叶可以抵御风霜。根扎在在密石边上,秋天早早的开了花。一丛丛叶子靠着修竹,享受午时的阴凉。我想弄蘼芜香草与它共在堂下,那就如同品味楚辞有华章。苏辙以“幽兰”比喻自己高洁的品质,兰之品质,超凡脱俗,似美人,犹君子。苏辙以兰自喻,说明其发自内心的道德情怀。

宋·苏轼《浣溪沙》云:“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其意思是:蕲水清泉寺,临近西流的兰溪。溪水浸润山脚下兰草嫩芽,松林间小路净无泥潇潇雨中布谷鸟声声。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门前流水还能奔向西不必叹年老,感慨时光的流逝。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黄冈)团练副使。这是对诗人政治生涯一个重大的打击,然而这首词却面对逆境表现出乐观向上的精神。

元·倪瓒《题郑所南兰》云:“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其意思是:秋风凛冽兰蕙变成茅,江南寂寂生气已全消。只有所南忠心不改,用泪泉磨墨抒发爱国情操。郑所南:南宋遗民,画家,他的诗画多表现对故国怀念之情和坚贞的民族气节。

元·余同麓《咏兰》云:“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开。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其意思是:气温升高,微风吹拂,亲手栽下的兰花一朵一朵接连开放。久坐窗前,已不知清香充满室。直到推开窗户才发现蝴蝶因兰香的吸引而飞来。诗人在吟咏兰花的同时,也寄托了他的胸怀高远、自信自得的情怀。

明·张羽《着色兰》云:“芳草碧萋萋,思君漓水西。盈盈叶上露,似欲向人啼。”其意思是:一望萋萋芳草远接茫茫天际,漓水泛起层层碧浪,清晨我站在漓水西岸,心中思念着你。那叶尖上盈盈的露珠,就像我的相思之泪。此诗以独特的视角观察生活中的细节,捕捉到芳草、露水这些身边常见的景物,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景物赋予了生命,表达了主人公对于远方人儿的无限思念。张羽还有一首诗《咏兰花》。诗云:“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其意思是:兰花瓣白蕊黄,素淡清丽。对环境要求不高,却饱含无限的清香。此诗咏兰,着重抓住兰花两大特色:色与香。从人格化的角度称赞兰花之“香”,从形之美推进到内在美。

明·李日华【兰花二首】其一云:“燕泥欲坠湿凝香,楚畹经过小蝶忙。如向东家入幽梦,尽教芳意着新妆。懊恨幽兰强主张,花开不与我商量。鼻端触着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清:蔡廷兰《兰花》云:“生依岩谷爱幽清,肯比萧敷与艾荣。独有芳菲含露气,不须颜色动风情。人怀远遁频通问,迹寄空山自得名。多谢春晖怜小草,国香何事费公评。”李日华和蔡廷兰的诗以如画的美景,渲染兰花的清香,用词遣句,独具一格,别开生面。

清:程樊《咏怀》:“兰为王者香,芬馥清风里。从来岩穴姿,不竞繁华美。”又是一首写兰香的诗。诗人把自己比作圣洁的兰花,其王者芬芳的香味隐藏在清风里,俗人是闻不出来的。且兰花生长在岩石中,不与别人争繁华。

清:郑板桥《高山幽兰》云:“千古幽兰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其意思是:千古年间最幽然贞洁的就是这兰花啊,不求名声显达,只愿做一片烟霞。也不愿意让那些来往的樵夫看见,只好以一片高山遮蔽着自己。此诗清新流畅,感情真挚,语言虽然通俗,但意义深刻而意味深长。

清·秋瑾《兰花》:“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俦。”秋瑾这首兰花诗,没有一句正面写兰,色、香、姿、貌均未具体说及,只是在称赞兰花之美之后,以屈原正衬、凡葩反衬,展现兰花的高雅品格。尤其后两句说,自从屈原临轩眷顾之后,兰花更羞与那些争芳斗艳的凡葩为伍了。恰好显露出了诗人的高尚情操、高雅情趣、高尚志向。

大寒三候山矾

山矾,别名尾叶山矾、芸香、七里香、郑花、山礬。山矾,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生长在江、淮、湖、蜀山野中,树高大者高丈许。小枝和叶芽无毛。叶互生,广披针形,革质。叶似栀子,光泽坚强,略有齿,凌冬不凋。三月开花,繁白如雪,六出黄蕊,非常芳香。山矾结子大如椒,青黑色,熟则黄色,可食。其叶味涩,人取以染黄及收豆腐,或杂入茗中。

黄庭坚《山矾花二首》序云:“江湖南野中,有一小白花,木高数尺,春开极香,野人号为郑花。王荆公尝欲求此花栽,欲作诗而漏其名,予请名山矾。野人采郑花以染黄,不借矾而成色,故名山矾。”

李时珍《本草纲目》云:“山矾生江、淮、湖、蜀山野中,树高大者高丈许。叶似栀子,光泽坚强,略有齿,凌冬不凋。三月开花,繁白如雪,六出黄蕊,甚芬香。”

南宋的诗词评论家葛立方在《韵语阳秋》中也提到了黄庭坚这一段故事,文中他还提到山矾的另外一个别名“瑒花”:“江南野中有小白花,本高数尺,春开极香,土人呼为瑒花。瑒,玉名,取其白也。”此外,他还否认了山矾便是唐朝玉蕊花的说法。

山矾的鉴定和识别较难。清朝陈淏之《花镜》中,则提到了山矾另外几个别名:芸香、七里香。宋朝时,山矾也写作山礬,两者应该是可以通用,那时山矾也常常写作山礬。宋代诗人陶梦桂曾经写过一首《山礬》:“香远花繁叶耐冬,人人道与木犀同。一般赛得木犀过,能为人间报岁丰。”陶梦桂曾经在武昌、安陆等楚地做过官,也是一个爱花的人,有诗为证:“大别山头访早梅,梅边邂逅笑颜开。”

宋人王栐在《燕翼诒谋录》中记载:“仁宗时,有染工自南方来,以山矾叶烧灰,染紫以为黝,献之宦者洎诸王,无不爱之,乃用为朝袍。”

江南有二十四番花信,大寒三候为山矾。作为大寒的最后一个花信,山矾总是伴随着瑞雪盛开的。大寒之后,春天就该来了。所以山矾其实更是带来春消息的使者。正因为如此,在历代诗词中,我们会经常见到她的身影。

唐·王建亦《观玉蕊花》:“一树玲珑玉刻成,飘廊点点色轻轻。女冠应觅香来处,惟见阶前碎月明。”

唐·韦应物《送黎六郎赴阳翟少府》云:“试吏向嵩阳,春山踯躅芳。腰垂新绶色,衣满旧芸香。乔树别时绿,客程关外长。只应传善政,日夕慰高堂。”

宋·黄庭坚《戏咏高节亭边山矾花二首》, 其一云:“北岭山矾取意开,轻风正用此时来。平生习气难料理,爱著幽香未拟回。”其二云:“高节亭边竹已空,山矾独自倚春风。二三名士开颜笑,把断花光水不通。”黄庭坚的外甥徐俯也写有一首咏山矾的词,即《南柯子·山矾》云:“细蕊黄金嫩,繁花白雪香。共谁连璧向河阳。自是不须汤饼试何郎。婀娜笼松髻,轻盈淡薄妆。莫令韩寿在伊傍。便逐游蜂惊蝶过东墙。”

宋·杨万里《万安出郭早行》云:“玉花小朵是山矾,香杀行人只欲颠。风掠水衣无处去,柳塘著在角头边。”杨万里还有一首《雨中送客有感》诗:“不知春向雨中回,只道春光未若来。老子今晨偶然去,李花全落郑花开。”诗中“郑花”,就是山矾。杨万里《休日晚步二绝句》云:“晚云欲雨又欲晴,天借吾人作此行。莫道行春无云处,山矾香里听溪声。”

宋·赵彥瑞《朝中措·山矾风味更梨花》云:“山矾风味更梨花。清白竞春华。试问西园清夜,何如山崦人家。楚东千嶂,吴江一棹,云路非赊。惟有相思两地,可怜淡月朝霞。”

宋·张鎡《眼儿媚》云:“山矾风味木樨魂。高树绿堆云。水光殿侧,月华楼畔,晴雪纷纷。何如且向南湖住,深映竹边门。月儿照著,风儿吹动,香了黄昏。

明·许伯旅《题林周民山矾图》云:“山矾入画古所少,我昔见之倪赞家。问君何处得此本,水屋十月来春花。东风着树香满雪,长须滴露金粟结。一枝独立霜霰余,已觉江梅是同列。惜哉此物知者稀,深林大谷多所遗。牧竖樵童尔何苦,剪伐每同荆棘归。林君本是鳌头客,高卧云间人莫识。酒酣挥袖卷新图,一笑西山眼中碧。”

宋·张扩《山矾花》云:“秋风刻縠先黄染,七里寻香不辞远。荒溪日暮下牛羊,满路幽香谁挂眼。世间草木久纷然,妖红嫚绿徒争先。何当伴君过一世,细看四面秋香悬

宋·祝穆《山矾花》云:“玲珑叶底雪花寒,清昼香薰草木间。移植小轩供宴坐,恍疑身在普陀山。”

宋·曾几《山礬》云:“青云叶底雪花繁,只与田家插髻鬟。不枉涪翁初着句,能令大士久开颜。”

宋·韩元吉《夜宿青阳旅舍起观林端积雪半消疑山礬盛开》云:“风卷千林夜雪晴,九华山下月微明。不须更觅唐昌蕊,树树珑璁玉刻成。”

宋·滕岑《山礬》云:“水仙委蛇江梅老,架上酴醿雪未翻。千斛妙香留不用,一时分付与山礬。

宋·赵汝鐩《山礬》云:“七里香风远,山礬满路开。野生人所贱,移动却难栽。”

宋·谢薖《雨中漫成》云:“一树山矾宫样黄,晓风微送雨中香。鼻端空寂谁知许,莫怪雄蜂取次狂。”

宋·陈渊《归自郡城见道中山矾盛开》云:“梅豆班班已满枝,暗香犹未吐酴醾。和风煖日江南路,正是山矾烂漫时。”

宋·韩淲《山矾映山红买置窗间甚思上饶閒适(其一—)》云:“春风亦到我窗轩,洁白殷红日正暄。桃李人间已无数,且看踯躅与山矾。”山踯躅,即杜鹃花的别称。

宋·邹艮山《山矾》云:“折来随意插铜壶,能白能香雪不如。匹似梅花输一著,枝肥叶密欠清癯。”

元·艾性夫《山礬代山谷改评》云:“刻玉珑松万万葩,暖香薰透小窗纱。水仙未可呼为弟,此是春风第一花。

明·孙蕡《古意》云:“山矾花落春风起,吹妾芳情渡江水。梦中蝴蝶相交飞,门外鹊声郎马归。”

清·彭孙贻《山矾花》云:“幽芬寂历扑芳条,香压春寒冷未消。细点瑛瑶长玉立,暗侵霜雪见清标。冰姿不染何郎粉,素影难胜海客绡。惟有梅花堪共照,空山白月自寥寥。”

(20210228收集整理)

(0)

相关推荐

  • 咏花百律之十《瑞香花》

    一花一世界--咏花百律之十<瑞香花> 玲珑清丽试新妆,裁就一身淡紫裳. 借得千花香袭远,招来众客兴悠长. 风流野梦逢僧侣,祥瑞幽怀入殿堂. 锦绣庐山深谷里,至今犹见麝脐囊. 瑞香花别名:麝 ...

  • 这花就是“活香水”,养家里,空气很清新!

    角堇,清新怡人的淡香! 角堇是非常适合秋冬季节养的花,它很耐寒冷,即使下雪天也冻不死,还能开出精致的小花朵,秋冬春都能开花,还散发出香喷喷的花香,非常清新怡人. 在很久之前,大家就发现了角堇的香气,在 ...

  • 这花才是“活香水”,摇一下满屋子香,卧室慎养

    冬天虽然冷,却也有不少花开,自带香味儿,在寒冷的空气中显得特别好闻,院子里.家里都很适合栽种,但是卧室里还是不要放了,容易影响睡眠. 茶花最香的品种,比月季还浓 茶花的香味有浓有淡,最浓的要属&quo ...

  • 二十四番花信风之大寒三候——山矾

    让最美的微笑在诗词里与自己的灵魂相遇 山矾 蒙浴江南雾岭光 东风著树满坡妆 繁花落雪丛丛白 细蕊鎏金点点黄 寒碧不凋冰魄秀 馨芳长沁雅魂香 荆公再世重提笔 玉韵玲珑赋锦章 注:荆公指王安石 作者简介: ...

  • 岁时的轨迹(67)二十四番花信风《8》谷雨三候花

    岁时的轨迹(67)二十四番花信风<8>谷雨三候花 二十四番花信风这<8>谷雨三候花 无题(咏唱千年犹未尽) 雪岸 何来廿四花信风.深谢苍天造化功. 咏唱千年犹未尽,词情诗意沐其 ...

  • 岁时的轨迹(66)二十四番花信风《7》清明三候花

    岁时的轨迹(66)二十四番花信风<7>清明三候花 二十四番花信风这<7>清明三候花 雪岸 无题(咏唱千年犹未尽) 何来廿四花信风. 深谢苍天造化功. 咏唱千年犹未尽, 词情诗意 ...

  • 岁时的轨迹(65)二十四番花信风《6》春分三候花

    岁时的轨迹(65)二十四番花信风<6>春分三候花 二十四番花信风<6>春分三候花 雪岸 无题(咏唱千年犹未尽) 何来廿四花信风.深谢苍天造化功. 咏唱千年犹未尽,词情诗意沐其中 ...

  • 岁时的轨迹(63)二十四番花信风《5》惊蛰三候花

    岁时的轨迹(63)二十四番花信风<5>惊蛰三候花 二十四番花信风<5>惊蛰三候花 雪岸 无题(咏唱千年犹未尽) 何来廿四花信风.深谢苍天造化功. 咏唱千年犹未尽,词情诗意沐其中 ...

  • 岁时的轨迹(62)二十四番花信风《4》雨水三候花

    岁时的轨迹(62)二十四番花信风<4>雨水三候花 二十四番花信风<4>雨水三候花 雪岸 无题(咏唱千年犹未尽) 何来廿四花信风.深谢苍天造化功. 咏唱千年犹未尽,词情诗意沐其中 ...

  • 岁时的轨迹(61)二十四番花信风《3》立春三候花

    岁时的轨迹(61)二十四番花信风<3>立春三候花 二十四番花信风[4]立春三候花 雪岸 无题(咏唱千年犹未尽) 何来廿四花信风.深谢苍天造化功. 咏唱千年犹未尽,词情诗意沐其中. , 二十 ...

  • 岁时的轨迹(59)二十四番花信风《1》小寒三候花

    岁时的轨迹(59)二十四番花信风<2>小寒三候花 二十四番花信风<1>小寒三候花 雪岸 无题(咏唱千年犹未尽) 何来廿四花信风.深谢苍天造化功. 咏唱千年犹未尽,词情诗意沐其中 ...

  • 二十四番花信风诗笺

    始作于2019年初,经修改,完稿于2020年4月.闲赋数载,聊以自娱. 小寒一候,梅花 2019.1.5 小寒二候,山茶花 2019.1.9 小寒三候,水仙花 2019.1.14 大寒一候,瑞香.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