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四经 经法·君正
相关推荐
-
《管子》【1】
. 管子 取兵家.道家.阴阳家等百家学说之精华,集合成的一部先秦"杂"书. 编辑推荐 不分年龄和阶段,对每个中国人来说,中华传统文化是人生必修课,只有了解过去的历史和文化,才有可能 ...
-
《管子》精华(四)
小问第五十一:彰明本分各负其责.选拔天下的豪杰,收罗天下的良材,招徕天下的巧匠,就有了战胜敌人的武器.嘉许而礼敬,优待而诚恳,天下士人自然就来了. 必定先有所建树,然后才有所废弃:有所兴利,然后才有所 ...
-
《黄帝四经·经法·君正》原文阅读及翻译
经法·君正 一年从其俗,二年用其德,三年而民有得,四年而发号令,(五年而)□□□,(六年而)民畏敬,七年而可以正(征).一年从其俗,则知民则.二年用(其德),民则力.三年无赋敛,则民有得.四年发号令, ...
-
《黄帝四经·经法·3君正》诗解2宜节公信文武俱备
<黄帝四经·经法·3君正>诗解2宜节公信文武俱备 题文诗: 天下国有,生死之时,国事亦有,生死之政. 因天之生,养生谓文;因天之杀,伐死谓武. 文武并行,有情有义,天下从矣.人本在地, 地 ...
-
《黄帝四经·经法·3君正》诗解1政正德民化民成俗
<黄帝四经·经法·3君正>诗解1政正德民化民成俗 题文诗: 圣主之治,一年从俗,则知民则;二年用德, 民则尽力;三年民得,国无赋敛;四年而可, 发其号令,则民畏敬;五年刑正,民不侥幸; 六 ...
-
《黄帝四经·经法·6论》诗解2七法正适信极必顺
<黄帝四经·经法·6论>诗解2七法正适信极必顺 题文诗: 天建八正,以行七法:明以正者,天之道也; 适者天度;信者天期;极而反者,天之性也; 必者天命,天命真情,真情自然,不得不然; 顺正 ...
-
黄帝四经 十大经·正乱
力黑问□□□□□□□□□□□骄□阴谋,阴谋□□□□□□□□ □□高阳□之若何?太山之稽曰,子勿患也,夫天行正信,日月不处,启 然不台(怠),以临天下.民生有极,以欲涅□,(涅)□□失.丰而 (为)□, ...
-
黄帝四经 经法·名理
道者,神明之原也.神明者,处于度之内而见於度之外者也.处於 度之(内)者,不言而信.见于度之外者,言而不可易也.处于度之内 者,静而不可移也.见于度之外者,动而□不可化也.动而静而不移, 动而不化,故 ...
-
黄帝四经 经法·论约
始于文而卒于武,天地之道也.四时有度,天地之李(理)也.日 月星晨(辰)有数,天地之纪也.三时成功,一时刑杀,天地之道也. 四时时而定,不爽不代(忒),常有法式,□□□□.一立一废,一生 一杀,四时代 ...
-
黄帝四经 经法·亡论
论凡犯禁绝理,天诛必至.一国而服(备)六危者灭.一国而服( 备)三不辜者死.废令者亡.一国之君而服(备)三壅者,亡地更君. 一国而服(备)三凶者,祸反(自及)也.上洫(溢)者死,下洫(溢 )者刑.德溥 ...
-
黄帝四经 经法·论
人主者,天地之□也,号令之所出也,□□之命也.不尊天则失其 神,不重地则失其根,不顺(四时之度)而民疾.不处外内之立(位) ,不应动静之化,则事窘於内,而举窘於外.(八)正皆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