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瓜”,更别“造瓜”

我们国家自古最不缺的就是“吃瓜群众”和“键盘侠”,无论发生什么事,大多数国人总爱围观,似乎每件事都值得关心。

更可怕的是,这些“围观群众”不仅仅“吃瓜”,还爱“嚼舌根”,有时竟能将“一颗芝麻”说成“一个西瓜”,实在渗人。

现下,我国许多网民戴着“虚拟世界”这张面具,整日徜徉在网络的海洋里无法自拔。

这时瞧瞧微博热搜发生了什么大事,那时在某个明星微博下“自由自在地”评论一番,只管自己快活,不管别人死活。

如若某个男女明星拍戏时过于投入,显得亲密些,便大肆宣扬别人“以假乱真”。

即便人家想安稳度日,少发微博,也逃脱不了“吃瓜群众”的法眼。

演员周一围和妻子朱丹平时比较低调,特别是周一围,很少在微博上谈论自己的家事,这似乎引起了“吃瓜群众”的不满。

有网友还写了文章,细细分析周一围与妻子朱丹感情不好的蛛丝马迹,看着似乎真的像那么一回事。

文章说,朱丹每次都十分支持丈夫的事业,微博上会经常帮周一围宣传新戏或者参加的节目等等,但周一围的微博上却很少提及自己的妻子朱丹。

是的,仅仅以此,文章认为这对夫妻里,朱丹付出更多,而周一围并没有那么爱自己的妻子,文章直接替朱丹感到委屈。类似文章一出,直接传出他们夫妻感情不和的消息。

可能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娱乐圈“水深”的缘故。

错了,人们盯着明星,可能是因为明星活跃在大屏幕上,比较吸引人注意。其实,人家盯着的可不止明星。

别忘了,我们周围的“吃瓜群众”也不少,他们“造起瓜”来一样得心应手。

邻居家孩子的班主任突然造访,会被说成孩子在学校无所事事,不求上进,不然班主任也不会直接上门教育了;

一个姑娘穿得性感一些,会成为未来婆婆讨厌的对象:这样的姑娘穿得花枝招展的,该不会是个“小三”吧;

另一个姑娘背着名牌包包,也可能被传傍上大款;就连一个调皮的孩子决心努力学习,期末考到好成绩,也可能被说是抄袭。

结果是什么,不是“吃瓜者”住口,而是许多“被害者”选择妥协。

穿得好看的姑娘可能会被亲人教育,以后穿得保守一些;

背着名牌包的姑娘也可能被迫“低调”生活;

那个努力学习的孩子,还不一定得到亲人的相信,他还有信心好好学下去吗?

“吃瓜”、“造瓜”之人总爱浮想联翩,但说到底,不过是妒忌心在作祟。

当看到别人的生活过得顺风顺水的时候,我们很容易生出羡慕、嫉妒之心。

同样是人,为何别人能吃香喝辣,自己却诸事不顺?在心里极度不平衡的时候,就会抹黑别人,特别是那些活得比自己好的人。

通过想象,把别人光辉的成就想象成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以此来满足自己内心的不平衡,然后继续“安享”自己不如意的现状。

其实,不过是一种在我欺骗、自我满足的心理罢了。

如果是平时的“白日做梦”也就罢了,适当逃离现实的不如意或许也是一种解压的方式,一旦在网络上随意抹黑、污蔑别人,就会对他人造成身心伤害,后果可想而知。

大多“吃瓜”“造瓜”之人,自己的生活便是“一地鸡毛”,但他们又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最后选择窥探别人的生活,来获得片刻逃避的快感。

别人的生活终归是别人的,喜是喜,忧是忧,好与不好,我们都不该过多叨扰。

有这样的闲暇时间,说明你的时间还过分充裕,真的懂得过好自己日子的人,会利用空闲的时间来不断提升自己,为自己“充电”。

一个有涵养的人,充实自己的时间姑且不够,有有何闲余“吃瓜”、“造瓜”?

我很喜欢著名主持人孟非的一个观点,总结起来的意思大概是这样: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对一件事也许有不同的观点,无论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生活,都没有错,这是每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前提是我们的选择不会伤害到别人。

反过来也一样,只要别人对生活的选择没有对我们造成不好的影响,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对他人的生活评头论足呢?

愿各自安好,享受生活。

求关注,求关注~

看都看完啦,顺便点个“好看”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