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之四十:“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的辨析
相关推荐
-
道德经译成·道经七章·天长地久篇
道经七章·天长地久篇 天辽阔滋长, 地歫塞不新. 天地所以能辽阔滋长且又歫塞不新, 是因为天地衍生万物而不衍生天地, 所以能生生不息. 所以, 圣人以"道"做为万物唯一标准而不以好 ...
-
从《中庸》看教育的本质
关于"教育",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有经典的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 <中庸>开篇就讲到"教" ...
-
《道德经》通读 第三十四章
<道德经>通读 第三十四章 原文 大道氾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爱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我 ...
-
初读之四十四:“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的辨析
初读之四十四:"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的辨析 1.此句是<周易·系辞上传>第五章第二段的首句.本章自此句起,均是作者运用阴阳学说,对易道体用之妙的阐述.故朱熹对本章的 ...
-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范"字,是指古代铸造金属时,先用泥土做模,然后将金属融化,倒 ...
-
【原】《直方周易》系辞上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声明:此译文由赵庚白原创,复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直方周易>系辞上 [原文]范围⑴天地⑵之化⑶而⑷不过⑸,曲⑹成⑺万物⑻而不遗.通⑼乎昼夜之道而⑽知.故神⑾无方⑿而易⒀无体⒁.一阴一 ...
-
《直方周易》系辞上(10):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
声明:此译文由赵庚白原创,复制转载此文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直方周易>系辞上 [原文]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 ...
-
初读之四十—:“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的辨
初读之四十—:“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的辨
-
初读之四十二:《系辞上传》第四章古义另译
原文: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译文: <周易&g ...
-
初读之四十五:“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的辨析
初读之四十五:"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的辨析 1."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是<系辞上传>第五章第二段的第二句,前接" ...
-
初读之四十六:“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的辨析
初读之四十六:“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的辨析
-
初读之四十八:“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
初读之四十八:"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辨析(中) 1.本文解读"藏诸用",辨析三个问题:其一,"显"与&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