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针疗法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病例分享

前言:感音神经性耳聋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指内耳毛细胞、血管纹、螺旋神经节、听神经或听觉中枢的器质性病变阻碍声音的感受与分析或影响声音信息的传递而导致的听力减退或丧失,常见于老年患者。

01

病因病机.

目前该病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较为复杂,是目前医学界面临的一大难题,一般认为与脑炎、高热、噪音损伤、自身免疫机制、药物中毒、遗传因素有关。中医学归属于“耳聋”、“耳鸣”等疾病范畴,认为此病多是渐进性发展或暴聋转变而来,患者素体肾虚为本,而风、火、痰、瘀为标,内蓄于脏腑,累及经络,循经上扰耳络,清阳被蒙,血脉痹阻,耳窍闭塞,或虚实夹杂、耳窍失于荣养,发为本病。

02

常规治疗.

西医目前尚无有效的根治性治疗手段,目前方法有营养神经、扩张血管、改善内耳微循环、佩戴助听设备、人工耳蜗植入辅助等。中医目前针灸、中药及针药结合等治疗,针灸治疗包括体针、腹针、穴位注射、艾灸等,可改善耳内微循环、产生新兴奋灶、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改变耳内缺血,缓解耳鸣等症状。

03

岐黄针治疗.

治法:疏调经络、调畅气血

主穴:第一次:听宫、风池;第二次:天牖、百会

方义:基于腧穴近治作用,岐黄针疗法以局部取穴为主,上述选穴,可疏通耳部经气,调畅耳部气血运行,共奏聪耳通窍之功。耳为宗脉之所聚,其中手足少阳经循行均“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手太阳经“其支者……却入耳中”。

听宫穴,是治疗耳聋耳鸣的要穴,归属手太阳小肠经,且为手太阳经与手足少阳经之交会穴,其经气直入耳中,且从解剖学角度而言,听宫穴浅层布有颞浅动静脉、耳颞神经及耳大神经的分支。

风池穴,归属足少阳胆经,胆经循行耳,且有支脉从耳后贯耳中,出耳前,与听宫相伍可连通耳窍,疏通局部经气,开窍启聪。均有“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之效,二则取经穴之近治作用。

天牖穴,归属手少阳三焦经,可疏通三焦经经气,三焦为气血运行通道,经脉通,气血运行顺畅,则耳部局部气血调和,可开窍启聪。《灵枢·寒热病》中提到,“暴聋气蒙,耳目不明,取天牖”。

百会穴,归属督脉,其在人体巅顶,为诸阳之会,可补益元气、振奋元阳,具有益气健脑,醒神安神,开窍功效,即取“治病先治神”;同时百会穴,为百脉交会,百病所主。

04

病案分享.

患者男,张某某,63岁,2020年6月8日初诊。双侧听力下降伴左侧耳鸣1月余。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耳耳鸣,眩晕,曾至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治疗,经治疗症状缓解。后症状较前加重,出现耳鸣耳闷,听力下降,眩晕加重,遂住院系统治疗,诊断为“感音神经性耳聋”,予营养神经(甲钴胺)、疏通微循环等药物对症治疗,经治疗,自觉耳鸣、眩晕较前改善,听力较前提高。出院后,患者自觉耳鸣耳闷等症状保持不变,无进一步改善,遂至我院针灸门诊要求针刺治疗以缓解耳鸣及耳闷等不适症状。

现症见:患者神清,精神可,左侧耳鸣、耳闷,虚烦失眠,无头痛、恶心、呕吐,纳可,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查体:双侧外耳廓无畸形,外耳道通畅无红肿。辅助检查:纯音测听:左耳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右耳中度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PTA:左63db,右47db。

西医诊断:感音神经性耳聋

中医诊断:耳鸣,证属肾精亏损证

治法:疏调经络、调畅气血

取穴:第一次:听宫(左侧)、风池(左侧);第二次:天牖(左侧)、百会

↓具体操作↓

听宫:患者取右侧卧位,尽可能张口到最大,穴位常规消毒,采用规格0.5mm×55mmQH Needle,飞针法快速直刺入皮下,贴着下颌骨髁状突的下缘缓慢进针,行输刺法,局部酸胀感得气感后,然后轻轻摆动针尾沿身体纵轴行合谷刺,最后迅速出针,按压针口片刻。

风池:患者取俯卧位,穴位常规消毒,采用规格0.5mm×55mmQH Needle,飞针法快速直刺入皮下,针尖向对侧鼻尖方向,进针约0.8寸,局部酸胀感得气感后行合谷刺,然后轻轻摇动针柄出针,按压针口片刻。

天牖:患者取俯卧位,穴位常规消毒,采用规格0.5mm×55mmQH Needle,飞针法快速直刺入皮下,行输刺法抵到横突,局部酸胀感得气感后,向乳突和翳风方向做合谷刺,最后迅速出针,按压针口片刻。

百会:患者取俯卧位,穴位常规消毒,采用规格0.5mm×55mmQH Needle,飞针法快速直刺入皮下,直刺约1~1.2寸,局部酸胀感得气感后,向左右两边做合谷刺,最后迅速出针,按压针口片刻。

疗效:第一次岐黄针后,耳鸣及耳闷症状较前明显缓解。第三次岐黄针后,疗效显著,好转7~8成。患者因返乡,1月后回广复诊,续观后续疗效。

05

思考.

1.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及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感音神经性耳聋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患者的生活、工作、睡眠及情绪带来严重影响。临床上感音神经性耳聋治疗方案中,常规西药物治疗疗效不理想,许多患者常常因疗效不佳且同时经济负担等多种因素影响下,放弃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重度、中度患者,更多是采用助听设备、人工耳蜗植入辅助提高患者听觉能力,提高日常沟通交流能力,但其适应症局限,费用高昂,给经济普通患者带啦经济压力。因此寻找一种疗效明确,经济简便,适应症广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目前我们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2. 针灸是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常见中医外治疗法,研究表明,针刺能通过神经途径调节内耳和脑干微循环,改善内耳神经功能,促进内耳毛细胞损伤的恢复。岐黄针疗法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耳鸣等症状,具有取穴少(2~3个穴位)、疗程短(3次),疗效显著,经济简便,无副作用,重复性强,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QH

 Needle

 Therapy

岐黄针疗法是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陈振虎教授,在20多年的针灸临床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灵枢·官针》记载“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

岐黄针是利用現代材料和工艺水平,整合多种针具的优点形成的,运用《内经》“五剌法”里面的“输刺”和“合谷刺”做为临床操作技法,取穴极其精简,每次治疗仅取2-3穴,无须留针,得气即止,真正体现“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的针灸治疗效果,操作简便、安全、高效、易推广等特点。

参考文献

[1] 田勇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380-383.

[2] 房连强,韩德雄,路广宇.麦粒灸结合靳三针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41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6,29(05):502-503.

[3] 赵铭辉,冯雅娟,傅立新,等.针刺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随机对照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9):5-8.

[4] 李华,李云英.感音神经性耳鸣耳聋的中医研究近况[J].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2008,(1):37-39.

[5] 钟晨,高志欣.针灸治疗原发性神经性耳聋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6):397-398.

[6] 李漫,沈红强,白桦,等.中药及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100例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10):853-856.

— THE  END —
(0)

相关推荐

  • 名副其实的耳聋之父——一位神经性耳聋患者的自述

    陕西针灸名医武耀成,名副其实的耳聋之父! (一位神经性耳聋患者的自述) 我来自山西省忻州市的一个小县城,十年前,因感冒怕耽误学业而采取输液治疗,岂知竟遇无良医生滥用抗生素,导致听力逐渐下降,初期下降不 ...

  • 董氏奇穴结合耳三针治疗神经性耳鸣配方、医案、经典案例

    [穴位组成]以董氏奇穴马中穴(直立,两手下垂,中指尖所至之处向前横开三寸处取穴).驷马上穴(马中穴直上2寸)驷马下穴(马中穴直下2寸).肾关穴(在胫骨头之内侧凹陷之下1.5寸)为主,双侧取穴.耳三针为 ...

  • 神经性耳聋的针灸取穴方法

    症状:心烦,失眠,口苦,舌淡红,苔薄,黄腻,脉弦 治法:清汗利胆,泻火开窍 取穴:泻(听宫,翳风,会宗,中渚,侠溪,尺泽,太冲),补(合谷,足三里,太溪) .

  • 国外来诊!陈振虎岐黄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例分享

    ▼ 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是由于颈椎结构的退行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相应节段的颈神经根,而出现的一系列的以神经根刺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疼痛,剧烈的颈痛,向肩.臂及手指放射,可伴有相应的上肢及手指 ...

  • 贺君:浅淡岐黄针疗法治疗腰椎不稳症(腰痛反复发作)

    # 疗法介绍 岐黄针疗法是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陈振虎教授,在20多年的针灸临床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灵枢·官针>记载"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quo ...

  • 岐黄针疗法治疗病例分享

    岐黄针发明人陈振虎谈经与穴的关系 原创 陈振虎 QH岐黄网 2020-11-20 经常有人发信息问,患者有什么病,该取哪些穴位治疗?也有很多医案文集,分享和记录了很多医家治疗诊治疾病的腧穴处方,其中有 ...

  • 朱海玲:岐黄针疗法治疗上睑下垂

    上睑下垂是指提上睑肌及Müller平滑肌功能不全导致上睑不能提起而呈下垂状态的眼病.轻者不遮盖瞳孔,只影响外观,重者则遮盖部分或全部瞳孔,妨碍视功能.本病可单眼发病,亦可为双眼,可突然发生,亦可缓慢起 ...

  • 岐黄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病例分享

    [肱骨外上髁炎] 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中医称为肘劳,是骨伤科门诊常见病及多发病,也是难治性疾病之一,是肱骨外上髁处附着的前臂伸腕肌总腱的慢性损伤性肌筋膜炎.病因多为长期前臂旋转等用力不当而引起肱骨 ...

  • 内经五刺法在岐黄针疗法中的应用(附病案分析)

    前言:<灵枢·官针>曰:"凡刺有五,以应五脏".五刺法(半刺.豹文刺.关刺.合谷刺.输刺)是按照五脏(肺.心.肝.脾.肾)合五体(皮.脉.筋.肉.骨)的关系分成五种刺法 ...

  • 从标本根结理论出发,探讨岐黄针疗法的起效机理

    教科书<经络腧穴学>花了大量篇幅深入浅出的讲解了经络的起止.循行.穴位的定位以及穴位的主治作用,这其中,最为我们反复念叨的当属经络的特殊循行规律--首尾相接.如环无端.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我 ...

  • 岐黄针治疗不宁腿综合征思路探讨

    [定义与诊断] 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又被称为Willis-Ekbom病(Willis-Ekbom disease,WED),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运动感觉 ...

  • 王澍欣:岐黄针治疗耳鸣病案分享

    作者简介 PROFILE 王澍欣 医学博士,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主任中医师,针灸推拿康复二区区长,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从事中医针灸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