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来诊!陈振虎岐黄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例分享

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是由于颈椎结构的退行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相应节段的颈神经根,而出现的一系列的以神经根刺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疼痛,剧烈的颈痛,向肩、臂及手指放射,可伴有相应的上肢及手指麻木、无力,颈部活动可诱发或者加重疼痛,也可伴椎旁肌肉痉挛和椎旁按压痛等,劳累、久坐和姿势不当时也可加重,常出现头痛的症状。主要见于颈 5、颈 6 及颈 7 神经根受累,以单侧多见,但亦可为双侧。
本病属于中医颈肩痛和痹证范畴,多与年老体衰、肝肾不足、筋骨失养;或久坐耗气、筋肉劳损有差;或感觉外邪,客于经脉,或扭挫损伤、气血瘀滞,经脉痹阻不通所致。针灸治疗该病有显著疗效,常以颈部夹脊穴及循经取穴为主。岐黄针治疗该病具有取穴少,疗程短,效果显著,往往2-3次即可取得非常满意的临床效果。
神经根型颈椎病治临床中后接诊过许多,但多以麻痛为主,19年有一例从国外来诊的患者,伴有非常严重的神经根刺激症状,强效的止痛药物无效,而岐黄针治疗简单的2-3个穴位,即将疼痛全部袪除,简单高效,现分享如下,供同行参考。
患者男性,62岁。因颈痛并向右上肢放射3个多月来诊。患者于三个多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颈项部疼痛,症状逐渐加重,并向右上肢后外侧放射,痛势剧烈,呈刺痛,持续性,最长可持续16小时,颈部后仰和劳累会明显诱发加重。
曾在美国当地医院诊治,考虑为颈椎病,予止痛药物,如吗啡、大麻等强效镇痛药都不能有效缓解。于3月初来我院求治,即予针灸治疗两次,效果不明显。后转推拿科求治,查颈椎X线检查示:颈椎退行性变,C5/6椎间盘变性,突出可能,C5/6右侧椎间孔狭窄,建议MR检查。建议脊柱骨科寻求手术治疗,后于外院查PET-CT,结果提示颈椎病。患者不同意手术,经同事介绍来岐黄针治疗。以下图片是颈椎X线检查结果:
3月12日初诊,患者当时颈肩部疼痛,牵及右上肢,头部后仰及转动时加重,颈背部以刺痛为主,右上肢后外侧以酸痛为主,问诊过程中,患者因疼痛剧烈,用左手紧紧捏住上臂外侧,整个人强迫蹲坐地下以缓解疼痛。查体:叩顶和颈臂牵拉均阳性,头部后仰和颈部转动时易诱发加重,上肢功能活动未见受限。舌红苔白,脉弦细。

诊断:颈椎病-神经根型

取穴:天宗  臂臑  手三里均右

操作:患者左侧卧位,局部常规消毒,取1.5寸岐黄针,飞针手法快刺进针,先输刺直入深纳之至骨,后沿经手太阳经和手阳明经循行分别做合谷刺,进针深度约1-1.2寸,然后出针并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患者出针后即自觉颈背及右上肢疼痛症状全部消失,自已不敢相信,又担心会复发,在诊室一直坐了近2个小时才高兴离开。下面视频是患者第一次就诊后的情况。

治疗后,病人说一点也不痛了,比吃止痛药效果还好
3月14日二诊,患者诉针灸治疗后疼痛一直没有出现,但昨日去骨科复诊,医生体查结束后自觉右侧颈项部少许疼痛,伴有右侧肩后部酸痛,但疼痛程度明显较前减轻。
取穴:C6  肩髎  四渎均右
操作刺法同第一次治疗,患者治疗后症状消失。同时嘱患者适当进行颈部功能锻炼,避免大范围活动颈部,颈部保暧。
3月19日三诊,患者诉经第二次治疗后,仅右上臂外侧有少许酸胀感,余无明显不适。继予治疗一次。
取穴:C4  臂臑  手三里均右
操作同前。三次针刺治疗结束,均局部加拔岐黄罐。
治疗结束后患者已无不适症状,拟于近日返回国外。
治疗体会
1. 关于辨经选穴 
患者的疼痛以颈、肩背部及上肢后外侧为主,按照经筋循行当归属于阳明(外侧)和太阳(后侧),故依据经筋循行同时结合穴位主治作用的共同点—近治作用,选择该经在局部的腧穴,以输通局部经络气血,促进局部气血运行以达到气血通而病痛止的效果。经云“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2. 关于刺法
该患者疼痛较久,五体中肉、骨均有累及,故在针刺时以合谷刺结合输刺,以肉痹和骨痹同治,则疗效更佳。
3. 关于针后的调养
俗语说“三分治,七分养”,针刺治疗的关键,在于调整局部气血,使经络通,气血行而病痛止。针刺可以有效改善或消除患者的不适症状,但针刺并不能消除颈椎的退变,不能将变直的颈椎恢复到正常的生理曲度,也不能将增生的骨质去除。这些疼痛等不适症状改善或消除的同时,应鼓励患者进行适法的颈部功能锻炼,如适度的头部后仰,适度的颈部屈伸旋转锻炼,避免长时间、大范围和剧烈活动颈部等等,都非常重要,是维持和延续疗效的重要保证。
4. 关于岐黄罐的作用
拔罐疗法做为一种针灸的辅助外治疗法源远流长,可袪风除寒,行气活血,通经活络及消肿止痛,本身对改善症状有一定帮助。同时由于针刺后部分患者自觉局部穴位有一定的酸胀感,加拔岐黄罐后可有效减轻患者的针后效应,起到协同效应,所谓“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
— THE  END —
(0)

相关推荐

  • 你治不好的“梅核气”可能是颈椎病导致的,这则病例给所有医生提了个醒!

    种树人种下的第613棵树 全文3000个字,阅读时间大约8分钟 培根铸魂,启智增慧. 大家好我是培根,青年中医师,业余种树. ■ 我们直奔主题看一则临床报道: 患者, 男, 38岁, 因咽部异物感半年 ...

  • “项八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疗效观察

    原创作者简介 沈卫东主任 沈卫东,李鼎教授博士生,博士后.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李鼎教授传承团队成员,李鼎名师工作室成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针灸科主任.康复科主任,曙光临床 ...

  • 梅花针的功效是什么

    梅花针顾名思义是针形似梅花,属于丛针浅刺疗法.一般梅花针针头会有五根针或多根针,梅花针属于古典针法里毛刺和半刺范畴,它的主要功效如下: 1.使用梅花针浅刺皮肤,可达到舒筋活络.通畅气血作用: 2.在针 ...

  • 岐黄针疗法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病例分享

    前言:感音神经性耳聋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指内耳毛细胞.血管纹.螺旋神经节.听神经或听觉中枢的器质性病变阻碍声音的感受与分析或影响声音信息的传递而导致的听力减退或丧失,常见于老年患者. 01 病因病机. ...

  • 贺君:浅淡岐黄针疗法治疗腰椎不稳症(腰痛反复发作)

    # 疗法介绍 岐黄针疗法是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陈振虎教授,在20多年的针灸临床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灵枢·官针>记载"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quo ...

  • 岐黄针疗法治疗病例分享

    岐黄针发明人陈振虎谈经与穴的关系 原创 陈振虎 QH岐黄网 2020-11-20 经常有人发信息问,患者有什么病,该取哪些穴位治疗?也有很多医案文集,分享和记录了很多医家治疗诊治疾病的腧穴处方,其中有 ...

  • 朱海玲:岐黄针疗法治疗上睑下垂

    上睑下垂是指提上睑肌及Müller平滑肌功能不全导致上睑不能提起而呈下垂状态的眼病.轻者不遮盖瞳孔,只影响外观,重者则遮盖部分或全部瞳孔,妨碍视功能.本病可单眼发病,亦可为双眼,可突然发生,亦可缓慢起 ...

  • 岐黄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病例分享

    [肱骨外上髁炎] 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中医称为肘劳,是骨伤科门诊常见病及多发病,也是难治性疾病之一,是肱骨外上髁处附着的前臂伸腕肌总腱的慢性损伤性肌筋膜炎.病因多为长期前臂旋转等用力不当而引起肱骨 ...

  • 内经五刺法在岐黄针疗法中的应用(附病案分析)

    前言:<灵枢·官针>曰:"凡刺有五,以应五脏".五刺法(半刺.豹文刺.关刺.合谷刺.输刺)是按照五脏(肺.心.肝.脾.肾)合五体(皮.脉.筋.肉.骨)的关系分成五种刺法 ...

  • 从标本根结理论出发,探讨岐黄针疗法的起效机理

    教科书<经络腧穴学>花了大量篇幅深入浅出的讲解了经络的起止.循行.穴位的定位以及穴位的主治作用,这其中,最为我们反复念叨的当属经络的特殊循行规律--首尾相接.如环无端.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我 ...

  • 李振华教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医案1则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在治疗方法上除手术方法外难以治愈,且治疗过程中患者依从性也较差.中医药疗法具有症状改善明显.治疗过程简便的特点. 文章总结了李振华教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证经验,李振华 ...

  • 岐黄针发明人陈振虎谈经与穴的关系

    ★作者简介★ 陈振虎博士,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痛症.帕金森氏病和痴呆等疾病.公开发表 论文20余篇,主持参与研究国家.省部级课题多项,目前在研两 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