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昆明的果品

我们刚到昆明的时候,满街都是宝珠梨。宝珠梨形正圆,──“宝珠”大概即因此得名,皮色深绿,肉细嫩无渣,味甜而多汁,是梨中的上品。我吃过河北的鸭梨、山东的莱阳梨、烟台的雪梨……宝珠梨的味道和这些梨都不相似。宝珠梨有宝珠梨的特点。只是因为出在云南,不易远运,外省人知道的不多,名不甚著。

昆明卖梨的办法颇为新鲜,论“十”,不论斤,“几文一十”,一次要买就是十个;三个、五个,不卖。据说这是因为卖梨的不会算账,零买,他不知道要多少钱。恐怕也不见得,这只是一种古朴的习惯而已。宝珠梨大小都差不多,很“匀溜”,没有太大和很小的,论十要价,倒也公道。我们那时的胃口也很惊人,一次吃下十只梨不算一回事。现在这种“论十”的办法大概已经改变了,想来已经都用磅秤约斤了。

还有一种梨叫“火把梨”,即北方的红绡梨,所以名为火把,是因为皮色黄里钿红,有的竟是通红的。这种梨如果挂在树上,太阳一照,就更像是一个一个点着了的小火把了。火把梨味道远不如宝珠梨,──酸!但是如果走长路,带几个在身上,到中途休憩时,嚼上两个,是很能“杀渴”的。

我曾和几个朋友骑马到金殿。下马后,买了十个火把梨,赶马的(昆明租马,马的主人大都要随在马后奔跑)也买了十个。我们买梨是自己吃,赶马的却是给马吃。他把梨托在手里,马就动嘴唇,把梨咬破,咯吱咯吱嚼起来。看它一边吃,一边摇脑袋,似乎觉得梨很好吃。我从来没见过马吃梨。看见过马吃梨的人大概不多。吃过梨的马大概也不多。

石榴

河南石榴,名满天下。“白马甜柳,一实值牛”,北魏以来,即有口碑。我在北京吃过河南石榴,觉得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粒小、色淡、味薄,比起昆明的宜良石榴差得远了。宜良石榴都很大,个个开裂,颗粒甚大,色如红宝石,──有一种名贵的红宝石即名为“石榴米”,味道很甜。苏东坡曾谓读贾岛诗如食小鱼,“所得不偿劳”,我小时吃石榴,觉得吃得一嘴籽儿,而吮不出多少味道,真是“所得不偿劳”,在昆明吃宜良石榴却无此感,觉得很满足,很值得。

昆明有石榴酒,乃以石榴米于白酒中泡成,酒色透明,略带浅红,稍有甜味,仍极香烈。

不知道为什么,昆明人把宜良叫成米良。

昆明桃大别为离核和“面核”两种。桃甚大,一个即可吃饱。我曾在暑假中,在桃子下来的时候,买一个很大的离核黄桃作早点。一掰两半,紫核黄肉,香甜满口,至今难忘。

杨梅

昆明杨梅名火炭梅,极大极甜,颜色黑紫,正如炽炭。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常用鲜绿的树叶衬着,炎炎熠熠,数十步外,摄人眼目。

木瓜

此所谓木瓜非华南的番木瓜。

《辞海》:“木瓜,植物名。……亦称'冥楂’。蔷薇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树皮常作片状剥落,痕迹鲜明。叶椭圆状卵形,有锯齿,嫩叶背面被绒毛。春末夏初开花,花淡红色。果实秋季成熟,长椭圆形,长十至十五厘米,淡黄色,味酸涩,有香气。……”

木瓜我是很熟悉的,我的家乡有。每当炎暑才退,菊绽蟹肥之际,即有木瓜上市。但是在我的家乡,木瓜只是用来闻香的。或放在瓷盘里,作为书斋清供;或取其体小形正者于手中把玩,没有吃的。且不论其味酸涩,就是那皮肉也是硬得咬不动的。至于木瓜可以入药,那我是知道的。

我到昆明,才第一次知道木瓜可以吃。昆明人把木瓜切成薄片,浸泡在水里(水里不知加了什么东西),用一个桶形的玻璃罐子装着,于水果店的柜台上出卖。我吃过,微酸,香脆爽口,别有风味。

中国古代大概是吃木瓜的。唐以前我不知道。宋代人肯定是吃的。《东京梦华录·是(六)月巷陌杂实》有“药木瓜、水木瓜”。《梦粱录·果之品》:“木瓜,青色而小,土人翦片爆熟,入香药货之;或糖煎,名木瓜。”《武林旧事·果子》有“木瓜”,《凉水》有“木瓜汁。”看来昆明市上所卖的木瓜当是“水木瓜”。浸泡木瓜的水即当是“木瓜汁”。至于“木瓜”则我于昆明尚未见过,这大概是以药物泡制,如广东的陈皮梅、泉州的霉姜一类的东西,木瓜的本味已经保存不多了。

我觉得昆明吃木瓜的方法可以在全国推广。吃木瓜,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我们国家的一项文化遗产。

地瓜

地瓜不是水果,但对吃不起水果的穷大学生来说,它也就算是水果了。

地瓜,湖南、四川叫做凉薯或良薯。它的好处是可以不用刀削皮,用手指即可沿藤茎把皮撕净,露出雪白的薯肉。甜,多水。可以解渴,也可充饥。这东西有一股土腥气。但是如果没有这点土腥气,地瓜也就不成其为地瓜了,它就会是另外一种什么东西了。正是这点土腥气让我想起地瓜,想起昆明,想起我们那一段穷日子,非常快乐的穷日子。

胡萝卜

联大的女同学吃胡萝卜成风。这是因为女同学也穷,而且馋。昆明的胡萝卜也很好吃。昆明的胡萝卜是浅黄色的,长至一尺以上,脆嫩多汁而有甜味,胡萝卜味儿也不是很重。胡萝卜有胡萝卜素,含维生素C,对身体有益,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不知道是谁提出,胡萝卜还含有微量的砒,吃了可以驻颜。这一来,女同学吃胡萝卜的就更多了。她们常常一把一把地买来吃。一把有十多根。她们一边谈着克列斯丁娜·罗赛蒂的诗、布朗底的小说,一边咯吱咯吱地咬胡萝卜。

核桃糖

昆明的核桃糖是软的,不像稻香村卖的核桃粘或椒盐核桃。把蔗糖熬化,倾在瓷盆里,和核桃肉搅匀,反扣在木板上,就成了。卖的时候用刀沿边切块卖,就跟北京卖切糕似的。昆明核桃糖极便宜,便宜到令人不敢相信。华山南路口,青莲街拐角,直对逼死坡,有一家高台阶门脸,卖核桃糖。我们常常从市里回联大,路过这一家,花极少的钱买一大块,边吃边走,一直走进翠湖,才能吃完。然后在湖水里洗洗手,到茶馆里喝茶。核桃在有些地方是贵重的山果,在昆明不算什么。

糖炒栗子

昆明的糖炒栗子,天下第一。

第一,栗子都很大。

第二,炒得很透,颗颗裂开,轻轻一捏,外壳即破,栗肉迸出,无一颗“护皮”。

第三,真是“糖炒栗子”,一边炒,一边往锅里倒糖水,甜味透心。在昆明吃炒栗子,吃完了非洗手不可,──指头上粘得都是糖。

呈贡火车站附近,有一大片栗树林,方圆数里。树皆合抱,枝叶浓密,树上无虫蚁,树下无杂草,干净之极,我曾几次骑马过栗树林,如入画境。


拾点读书会

深夜十点,准时发吃

(0)

相关推荐

  • 云南这7种水果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你吃过吗?

    大云南, 集日月之灵气,集天地之精华: 好吃的多如牛毛, 关键,关键的关键!我们可以豪气说: 在云南就是任性,因为!因为! 我们每天都在吃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一个 ...

  • 宝珠梨赋

    宝珠梨赋 呈贡古邑,万溪要冲.千年著彼于史,一省以其居中.石器显昆明之人种,春秋藏滇国之蛟龙.遍野花开,疑仙子之洞府:满山梨挂,隐秣陵之哀公.青树忽开白雪,黄泥久掩青铜.赞誉鸿传,夸于海外:声名鹊起, ...

  • 万溪冲:从小山村到“亿元村”

           发布时间:2021-03-17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 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 林霞 吴家营街道万溪冲社区,位于昆明呈贡新城东南片区,以盛产呈贡名果宝珠梨而闻名,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村. ...

  • 【分享】2018.昆明走进自然户外“金”秋相约乐跑、徒步万溪冲!

    2018.09.23周日,作为协办方的昆明走进自然户外,我们组织参加由昆明市体育总会指导,昆明乐跑长跑俱乐部承办,昆明走进自然户外协办,中国劲酒公司赞助的<相聚"金"秋,健康 ...

  • 汪曾祺:昆明的菜

    几家老饭馆 东月楼.东月楼在护国路,这是一家地道的云南饭馆.其名菜是锅贴乌鱼.乌鱼两片,去其边皮,大小如云片糕,中夹宣威火腿一片,于平铛上文火烙熟,极香美.宜酒宜饭,也可作点心.我在别处未吃过,在昆明 ...

  • 散文名篇赏析:《跑警报——昆明忆旧之四》汪曾祺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1]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

  • 《收获》文本 | 汪曾祺的昆明(孙郁)2

    <收获>专栏 "燕京杂记"之< 汪曾祺的昆明>全文原载2011-5<收获> 汪曾祺的昆明(续) 文 | 孙郁 西南联大中文系合影 3 联大有一些 ...

  • 昆明的吃食 | 汪曾祺

    民国时期昆明市井百态 昆明的菜 汪曾祺 几家老饭馆 东月楼.东月楼在护国路,这是一家地道的云南饭馆.其名菜是锅贴乌鱼.乌鱼两片,去其边皮,大小如云片糕,中夹宣威火腿一片,于平铛上文火烙熟,极香美.宜酒 ...

  • 汪曾祺笔下的昆明美食,还剩多少?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920年3月5日出生,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今年是曾祺老先生逝世22周年.自19年那年起,汪曾祺开始了在昆明西南联大的求学生涯,那是虽然穷,但是汪老还 ...

  • 汪曾祺:昆明的吃食

    昆明的吃食 汪曾祺 几家老饭馆 过桥米线·汽锅鸡 米线饵块 点心和小吃 几家老饭馆 东月楼.东月楼在护国路,这是一家地道的云南饭馆.其名菜是锅贴乌鱼.乌鱼两片,去其边皮,大小如云片糕,中夹宣威火腿一片 ...

  • 跟着汪曾祺去吃昆明菜

    黄佟佟 去昆明之前,打印了厚厚一叠汪曾祺先生的文字,全是关于吃的. 为什么要去昆明,大半原因是想去吃好东西,我是汪迷,在汪先生的笔下,昆明除了有绿汪汪的翠湖以及文林街的"摩登茶", ...

  • 汪曾祺:我想念昆明的雨

    汪曾祺曾就读于西南联大,在昆明先后待了7年,5年读书,2年教书,这段时光让他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 今晚,让我们聆听汪曾祺心中昆明的雨季,感受昆明独有的韵味-- 昆明的雨 作者:汪曾祺 宁坤要我给他画 ...

  • 乡物 | 跟随老饕汪曾祺学烧肉

    写美食,最难是在平实中写出真味. 而汪曾祺的美食散文,平淡无奇中分明是一个人经历了磨练后充满智慧的表达,他真心爱生活,是润物无声的那种爱,就像山涧溪水一般平静,但又充满律动.无论山珍海味,还是萝卜白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