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新译》第五十五章:有之为利,无之为用
相关推荐
-
《道德经》通读 第五十四章
<道德经>通读 第五十四章 原文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 ...
-
《道德经》54章《善抱不脱》悟读述杂【54】
《道德经》54章《善抱不脱》悟读述杂【54】
-
《道德经》第67章: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道德经>第六十七章: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 ...
-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绝!道德经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绝.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博. 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 ...
-
道德经讲义-第五十四章 何以知天下-道德真源
天地之生人也,赋之气以立命,即赋之理以成性,理气原来合一,性命两不相离,要皆清空一气盘旋天地.盈虚消息.纯乎自然.造化往来至于百代者也.人类虽有不齐,造物纵有不等,而此气同即此理同,终无有或易者.圣人 ...
-
《道德经》第四十章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德经>第四十章 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反者道之动. 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译文 循环往复,是道运动的特点. 柔弱,是道作用于万物的表现. 天下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 ...
-
《道德经新译》第十五章:大国下流各得其欲
<道德经新译>第十五章(国篇第六章) 大国下流 各得其欲 (原第61章)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 小国以下大国,则聚大国. ...
-
《道德经新译》第二十二章:知足不祸 知止无咎
<道德经新译>第二十二章(民篇第四章) 知足不祸 知止无咎 (原第46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注解] ...
-
《道德经新译》第十六章:大如江海为而不争
<道德经新译>第十六章(国篇第七章) 大如江海 为而不争 (原第66章)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 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是以圣人处 ...
-
《道德经新译》第十二章:非智治国德深乃顺
<道德经新译>第十二章(国篇第三章) 非智治国 德深乃顺 (原第65章)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知此两者亦楷 ...
-
帛书《老子》甲本乙本注释新译(第十九章)
注释以甲本为主,乙本作为补充,甲本残缺的字以乙本来补齐,若乙本残缺则参照后世诸本择优补之. 原文: 绝圣弃知,而民利百倍.绝仁弃义,而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 ...
-
《道德经新译》第七十一章:宠辱不惊无患吾身
<道德经新译>第七十一章(长生篇第八章) 宠辱不惊 无患吾身 (原第13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 ...
-
《道德经新译》第六十七章:出生入死远离死地
<道德经新译>第六十七章(长生篇第四章) 出生入死 远离死地 (原第50章) 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盖闻善摄生 ...
-
《道德经新译》第六十一章:动反用弱有生于无
<道德经新译>第六十一章(无为篇第七章) 动反用弱 有生于无 (原第40章) 反者道之动, 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注解] 1.弱:柔弱,柔和. 2.有:指意识. [ ...
-
《道德经新译》第四十七章:万物和合玄德之妙
<道德经新译>第四十七章(德篇第二章) 万物和合 玄德之妙 (原第10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无雌乎? ...
-
《道德经新译》第四十三章:圣人不积损益合道
<道德经新译>第四十三章(法篇第七章) 圣人不积 损益合道 (原第81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 既以与人,己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