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丁眼中的世界文明融合趋势——哲学漫谈之五十五
相关推荐
-
丰富,和丰富的痛苦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的理性
你给我们丰富,和丰富的痛苦.--穆旦 钱理群先生考察民国后期的中国诗人,分作两派,一派是堂吉诃德,一派是哈姆雷特 .穆旦是后者的代表,不仅看到了社会主义能给中国带来的进步和解放,也洞见了可能随之以来的 ...
-
蒙克:通识的对立面不是专业,而是“琐碎”
蒙克:通识的对立面不是专业,而是“琐碎”
-
近代世界历史是人类文明融合史——哲学漫谈之四十二
能深入解读圣人不仁,就能比较容易明白,近代中华文明曾经的没落不是绝对没落,只是相对于西方后发文明异军突起的相对没落,因为我们这个文明中的文化部分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始终是在的,落后的真正原因只在我 ...
-
看中华文明怎样通过比较优势终结哲学史——哲学漫谈之五十六
通过哲学常识化视角,我们可以发现,世界范围内的文明竞争本质上是文明基因完整度的较量,因为一切政治.经济现象均是文明史意义上的文化,是广义的文化现象.认识到这一点,需要借助哲学的抽象思维,通过透 ...
-
资本主义文明迅速没落的必然性——哲学漫谈之四十五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挟主流文明之威,通过冷战托跨了社会主义阵营之后,便因没有了对手而没了章法,终因在本阶级内部找不到文明进步方向而自乱阵脚,因为他们虽然可以全心全意地开拓全球市场了,可惜资本主 ...
-
再谈尊而不敬——哲学漫谈之五十四
如何把握哲学的整体性,之前已经论述过,主要靠思想的抽象后的自我整理,这里不再重复.对于哲学家,我们之所以要尊而不敬,是因为人家是比我们还虔诚的哲学使者,而且人家也自知拥有的只是哲学的局部,而不 ...
-
现代政治话语权的是是非非(上)——哲学漫谈之五十
熟知西方政治哲学的人会发现,我对政治无道德的解读在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了现代哲学意义上的扩展,或者说是加入了我更多自以为是的成份,只是经过这样的调整,便再没有原意中那些赤裸裸的功利,反而尽显中华传 ...
-
思想洁癖与人类的整体无知——哲学漫谈之三十五
前面说过,现代教育是分科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是其中最薄弱的一科,这种现实不得有效克服,恰恰证明作为教育者的老师群体对人的系统性与哲学的系统性知之甚少,自己尚不明了,当然谈不上教会别人如何实现&q ...
-
哲学即道之部分——哲学漫谈之十五
如果说中国文化中的道即哲学,那么我们就很容易通过道先在于人的产生,转而理解哲学的先在性,至少哲学所探求的一切现象背后的本质都是先在于人而存在的,哪怕是人产生之后的人际关系规律,恐怕也是这种先在 ...
-
近代文明较量过后的残局——哲学漫谈之四十六
文化是抽象的存在,却是具体存在的政治.经济文明演进的决定力量,因为文化是形而上的道,是本,政治和经济是形而下的器,是末.本与末是本质与现象的关系,本质决定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却需要很强的抽象能力,目前 ...
-
哲学白丁的自学经验——哲学漫谈之三十六
我学习哲学的目的就是要用哲学帮助自己解决现实的痛苦,这与哲学最初产生的生活基础是一致的,可其他许多人却是带着与学习其他学科一样的功利来学哲学,我觉得这当然会导致他们南辕北辙式错误,因为哲学的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