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新译》第四十章:不失其所死而不亡
相关推荐
-
道德经:去除主观妄断,尊重事物本源,世间自归安定
道德经:去除自己的主观妄断,尊重本源,方是通透的智慧. <菜根谭>之中有这样一段话: 人情听莺啼则喜,闻蛙鸣则厌,见花则思培之,遇草则欲去之,俱是以形气用事.若以性天视之,何者非自鸣其天机 ...
-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道德经》闻风悦记No. 64
64.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 ...
-
如何理解执大象天下往 往而不害 用之不可既?道德经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乐与饵,过客止.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执大象,天下往 执,执行,行动:坚持,固守,保持的意思. 象,表象,现象 ...
-
《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之美之为美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先后相随.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 ...
-
《道德经新译》第十章:道法自然有为多乱
<道德经新译>第十章(国篇第一章) 道法自然 有为多乱 (原第18章)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注解] 1.大道:自然的法则.老子认为 ...
-
《道德经新译》第五十四章:修身至普观己知天
<道德经新译>第五十四章(德篇第九章) 修身至普 观己知天 (原第54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 ...
-
《道德经新译》第五十章:为不人知皆为自然
<道德经新译>第五十章(德篇第五章) 为不人知 皆为自然 (原第17章) 太上,不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之: 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 ...
-
《道德经新译》第四十九章:道生德畜尊道贵德
<道德经新译>第四十九章(德篇第四章) 道生德畜 尊道贵德 (原第51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 ...
-
《道德经新译》第四十八章:不仁不义只求大道
<道德经新译>第四十八章(德篇第三章) 不仁不义 只求大道 (原第38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
-
《道德经新译》第四十七章:万物和合玄德之妙
<道德经新译>第四十七章(德篇第二章) 万物和合 玄德之妙 (原第10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无雌乎? ...
-
《道德经新译》第四十六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德经新译>第四十六章(德篇第一章) 孔德之容 惟道是从 (原第21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 ...
-
《道德经新译》第四十五章:知易行难合一则贵
<道德经新译>第四十五章(法篇第九章) 知易行难 合一则贵 (原第70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 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是以 ...
-
《道德经新译》第四十四章:人有不同道却是一
<道德经新译>第四十四章(法篇第八章) 人有不同 道却是一 (原第41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进道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