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新译》第四十四章:人有不同道却是一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译文:忠诚正直.尊重事实的话往 ...

  • 《道德经》的八字真言

    东方既白 著 道家的文化和思想,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一种与生俱来的气质.或许也正是因为与生俱来,所以尽管对我们如此重要,反而却像阳光和空气一样,很多时候是感觉不到的.比如很多我们觉得,比自 ...

  • ​《道德经新译》第二十二章:知足不祸 知止无咎

    <道德经新译>第二十二章(民篇第四章) 知足不祸 知止无咎 (原第46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注解] ...

  • ​《道德经新译》第十六章​:​大如江海为而不争

    <道德经新译>第十六章(国篇第七章) 大如江海 为而不争 (原第66章)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 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是以圣人处 ...

  • ​《道德经新译》第十五章:大国下流各得其欲

    <道德经新译>第十五章(国篇第六章) 大国下流 各得其欲 (原第61章)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 小国以下大国,则聚大国. ...

  • 《道德经新译》第十二章:非智治国德深乃顺

    <道德经新译>第十二章(国篇第三章) 非智治国 德深乃顺 (原第65章)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知此两者亦楷 ...

  • 帛书《老子》甲本乙本注释新译(第十九章)

    注释以甲本为主,乙本作为补充,甲本残缺的字以乙本来补齐,若乙本残缺则参照后世诸本择优补之. 原文: 绝圣弃知,而民利百倍.绝仁弃义,而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 ...

  • 《道德经新译》第七十一章:宠辱不惊无患吾身

    <道德经新译>第七十一章(长生篇第八章) 宠辱不惊 无患吾身 (原第13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 ...

  • 《道德经新译》第六十七章:出生入死远离死地

    <道德经新译>第六十七章(长生篇第四章) 出生入死 远离死地 (原第50章) 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盖闻善摄生 ...

  • 《道德经新译》第六十一章:动反用弱有生于无

    <道德经新译>第六十一章(无为篇第七章) 动反用弱  有生于无 (原第40章) 反者道之动, 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注解] 1.弱:柔弱,柔和. 2.有:指意识. [ ...

  • 《道德经新译》第五十七章:常守道朴万物自宾

    <道德经新译>第五十七章(无为篇第三章) 常守道朴  万物自宾 (原第32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 ...

  • 《道德经新译》第五十三章:有德乃足天下溪谷

    <道德经新译>第五十三章(德篇第八章) 有德乃足  天下溪谷 (原第28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