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道德经》“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相关推荐
-
【读懂圣贤】----《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老子传世名著:<道德经> (又称<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 ...
-
看道德经越看越迷糊,能告诉我“无为而无不为”究竟啥意思?
文|新知堂原创 头条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看道德经越看越迷糊,谁能告诉我"无为而无不为"究竟啥意思?我根据自己读<道德经>的一些体会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无为 ...
-
《道德经》第72章: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原文]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xiá)其所居①,无厌其所生②.夫唯不厌③,是以不厌④.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⑤,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注释] ①狎:同"狭". ②厌:&qu ...
-
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道德经》闻风悦记No. 72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无狭其所居,无厌(yà)其所生. 夫唯不厌(yà),是以不厌(yàn).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以暴力.强力让民众害怕,民众当然是害 ...
-
《道德经》72章: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原文: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第一部分: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就如十七章所讲的太上,不知有之,当主政者按照道来施政,来 ...
-
72《道德经》第七十二章: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原文] 通行本 民不畏威,大威至矣.无狭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帛书本 民之不畏:畏则大,畏将至矣. 毋狭其所居,毋厌其所生.夫唯弗厌, ...
-
(一)如何正确理解道德经三个字 一、道 《尔雅·释宫》:一达谓之道路,二达谓之歧旁,三达谓之剧旁,四...
闲雲淡淡 2017-02-27 10:04:12 东方财富Android版 关注 (一)如何正确理解道德经三个字 一.道 <尔雅·释宫>:一达谓之道路,二达谓之歧旁,三达谓之剧旁,四达谓之 ...
-
如何正确理解“道德经”三个字
按语:本文分两部分对"道德经"三个字进行解读 道德训义 一.道者,万物之所宗 我们要讲<道德经>,首先,需要理解道到底是指什么,德到底是指什么,经又到底是指什么.所以, ...
-
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圣人贵有自知之明,却不爱自我表现:贵有自爱之心,却不爱自我显贵. 赏析 这是老子讲"自知.自爱"的一句话. 老子讲这句话,是有一个前提 ...
-
金刚经(第五品)如何理解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李双林
主讲:李双林 导读: 所有的相都是虚妄的,不要执着,妄念是虚妄的,境界是虚妄的,凡有名有相的,能感受的,行住坐卧,色受想行识等等都是虚妄不真实的,去掉他们后是什么呢?是本心,所以这一品叫如理实见分 ...
-
如何正确理解道德经三个字?
一.道 <尔雅·释宫>:一达谓之道路,二达谓之歧旁,三达谓之剧旁,四达谓之衢,五达谓 之康,六达谓之庄,七达谓之剧骖,八达谓之崇期,九达谓之逵. 只有一个方向的路,叫做道.出现分叉路,叫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