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宁心安神类 神门—三阴交

【单穴功用】

神门,又名兑冲、兑骨、中都、锐中。在腕部,腕掌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为手少阴心经腧穴,是心经脉气所注,既是本经原穴,又是本经输土穴。《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藏神,主神,本穴既是心气出入之门户,又主治神志病,故名神门。本穴具有安神定志、清心凉营、通络止痛之功。用于治疗心痛、心烦、惊悸、怔忡、失眠、健忘、癫证、狂证、痫证、妇人脏躁、小儿抽风、目黄、胁痛、掌中热。

三阴交,又名承命、太阴、下之三里。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为足太阴脾经经穴。又为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三经之交会穴,故命名为“三阴交”,又是回阳九针穴之一。具有补脾胃、助运化、利水湿,疏下焦、理肝肾,通气滞、调血室、理精宫,通经络,祛风湿之功。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病证(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脘腹胀满、肠鸣泻泄)、泌尿系统病证(水肿、小便不利、小便频数、遗尿)、生殖系统病证(早泄、遗精、阳痿、阴茎疼痛、月经不调、子宫出血、痛经、带下)。另外,还可治头昏、头晕、失眠、健忘。

【伍用功能】

神门安神定志,清心凉营,通络止痛;

三阴交补脾土、助运化、通气滞、祛风湿、调气血、疏下焦、调血室、理精宫。

神门善走气分,三阴交善行血分。神门以调气为主;三阴交以养阴为要。二穴伍用,一气一血,一心一肾,共奏调气血、和阴阳、养心安神、交通心肾之功。

【主治】

1.失眠、健忘、多梦等症,证属心脾不足、心肾不交者。

2.心悸、怔忡,证属心脾不足者。

【操作法】

神门:仰掌,于豌豆骨后缘桡侧,当掌后第1横纹上取穴。直刺0.3~0.5寸,或从内向外(从尺侧向桡侧)刺0.3~0.5寸。

三阴交:正坐或仰卧,于胫骨内侧面后缘,内踝尖间直上4横指(一夫)处取穴。从内向外直刺0.5~1.5寸。

【经验】

神门—三阴交伍用,善治失眠(不寐)之症,针刺多用补法,或针灸并用。心脾不足者,加心俞、脾俞;肾虚者,加肾俞、太溪;脾胃不和者,加中脘、足三里;情志抑郁,横逆犯胃者,加阳陵泉、足三里。

失眠案例一

牛某,男,38岁,工人。1998年10月15日初诊。

主诉:失眠5年余。

病史:5年前因惊恐后而致失眠。受惊当晚即有心神不稳,心悸易惊,多梦少寐。嗣后,睡眠欠佳,多梦易醒,日久之后,记忆力逐渐减退,神疲乏力,头昏眼花,饮食乏味,食后胃脘欠安。

查体:面色少华,形瘦体弱,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诊断:不寐(失眠)。

治则:补益心脾。

处方:神门、三阴交、风市(双)。

操作:神门、三阴交,针刺用补法,即在得气、守气的基础上,拇指向前搓、向下按压27次,留针半小时,每10分钟行针1次。风市,施以同步行针法,即术者左右手各持1针,施缓慢地、同一频率的捻转补法。

按语:神门为心经之原穴,施以补法,有补心气、宁心神、养心血之功;三阴交为脾经腧穴,肝、脾、肾三经之交会穴,施以补法,有补益心脾之效。二穴伍用,有归脾汤之效。

风市为足少阳胆经腧穴,有祛风治血之功。然而用于治疗失眠,尚无文献记载,吕老于20世纪60年代在京参加卫生部举办的针灸研究班时,与蒲英儒同窗共读,茶余饭后经常交流心得体会,蒲老年长且经验丰富,曾传治失眠的特效穴,唯风市最妙。详问其理,他说:此乃家父蒲湘澄之经验穴。按:蒲湘澄为四川名医,学验俱丰,贡献突出,曾为国家领导人诊治疑难杂证,往往竟收立竿见影之效。

失眠案例二

赵某,女,40岁,教师。2000年5月11日初诊。

主诉:失眠1年余。

病史:患者为脑力劳动工作,因过于劳累,思虑过度而致睡眠不良,入睡困难,乱梦纷纭,睡不解乏,时而惊恐、心悸,多疑善惑,自觉全身麻木,筋惕肉 ,气短头昏,胃纳欠佳,畏食生冷,食则便溏,久治不愈。

检査:面色萎黄,精神不振,舌淡苔白,脉细弱。

诊断:失眠(心脾两虚)。

治则: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处方:神门、三阴交(双)。

操作:针刺用补法,隔日针1次,留针半小时,每隔10分钟行针1次。守法施治3次,病有转机,心悸、惊恐有减,入睡较快。又针3次,已能熟睡,多梦亦减,醒后神疲之象已除。遵效不更方之旨,守方巩固。又针3次诸恙悉除,病即告愈。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按语:此例为思虑劳倦,内伤心脾,心伤则阴血暗耗,心失濡养,神不守舍;脾伤则化源不足,营血亏虚,不能上奉于心,心神不宁而致失眠。张景岳云:“无邪而不寐(失眠)者,必营气之不足也,营主血,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类证治裁》亦云:“思虑伤脾,脾血亏损,经年不寐”。补神门穴,以补心宁神;补三阴交,以益脾养血。二穴伍用,共奏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之效。

(0)

相关推荐

  • 四川金针叶心清教授  .神经衰弱

    四川金针叶心清教授. 17.神经衰弱对以头痛.眩晕.失眠和低热为主症,甚至出现抽搐者, 治疗大法要抓住肝.肾.脾三脏. 以调肝为主,养阴为先,健脾为辅. 针刺三阴交.足三里,留针30分钟以养阴健运,点 ...

  • 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宁心安神类 神门—复溜

    [单穴功用] 神门,又名兑冲.兑骨.中都.锐中.在腕部,腕掌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为手少阴心经腧穴,是心经脉气所注,既是本经原穴,又是本经输土穴.<素问·灵兰秘典论>云:& ...

  • 失眠的针灸治疗经验

    对于失眠的病人应该仔细了解睡眠的状况:是否存在入睡困难,是否容易醒来,是否做梦:做梦是噩梦.惊恐的还是悲伤的.这些问题询问的越详细,越能够帮助我们准确辩证.易醒指的是病人睡眠很浅,稍微有点响动就醒来了 ...

  • ​老年小脑萎缩的针灸疗法

    针灸是我们中医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种疗法,针灸不但可以用来治疗疾病而且还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针灸在治疗一些慢性疾病上面有着很好的功效,下文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采用针灸来治疗老年朋友出现的小脑萎缩,大 ...

  • 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宁心安神类 申脉—照海

    [单穴功用] 申脉,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系阳跷脉所生之处,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督脉.穴在外踝下凹陷处,经脉之气于申时注入膀胱经,故名申脉.本穴具有疏风解表.安神定志.舒 ...

  • 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宁心安神类 通里—照海

    [单穴功用] 通里,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为手少阴心经腧穴,又是本经络穴.按其络穴的性质,它的脉气既通于表(手太阳小肠),又达于里(手少阴心),成为经脉在体表循行传注的纽带 ...

  • 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宁心安神类 魄户—魂门

    [单穴功用] 魄户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穴在肺俞两旁,应肺,因肺藏魄,故名魄户.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有肃降肺气.舒筋活络之功.用于治疗肺痨.咳嗽.气喘.肩胛背痛. 魂门,在背部,当第9胸 ...

  • 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宁心安神类 通里—足三里

    [单穴功用] 通里,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为手少阴心经腧穴,又是本经络穴.按其络穴的性质,它的脉气既通于表(手太阳小肠),又达于里(手少阴心),成为经脉在体表循行传注的纽带 ...

  • 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宁心安神类 神门—太溪

    [单穴功用] 神门,又名兑冲.兑骨.中都.锐中.在腕部,腕掌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为手少阴心经腧穴,是心经脉气所注,既是本经原穴,又是本经输土穴.<素问·灵兰秘典论>云:& ...

  • 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宁心安神类 申脉

    [单穴功用] 申脉,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系阳跷脉所生之处,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督脉.穴在外踝下凹陷处,经脉之气于申时注入膀胱经,故名申脉.本穴具有疏风解表.安神定志.舒 ...

  • 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舒筋活络祛风止痛类 水沟—曲池

    [单穴功用] 水沟,又名人中.鼻人中.鬼宫.鬼市.鬼客厅.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为督脉经腧穴.以穴在口鼻之间,即天之下.地之上,人在其中而得名人中.鼻通于天气(自然界之大气,富有 ...

  • 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固精止带摄尿类 命门—肾俞

    [单穴功用] 命门,又名属累.竹杖.精宫.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为督脉经穴,乃本经经气所发.本穴正当两肾之中间,是人体生命的重要门户,故名命门.本穴具有培元补肾.壮阳固精.止带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