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八拾二:《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相关推荐
-
869期 ||《诗经》课堂:《 小雅·庭燎》 /薛红诵读/闻天语赏析
美丽小语: 这是一首诗描写宫廷早朝景象的诗,没有用任何的修辞手法,以问答开始时,含蓄形象地表现出了时间的推移,透露问答后面人的性格,突出庭燎的烟光,暗示勤政,而含蓄有味.全诗三章,每章五句.从时间和诗 ...
-
在诗词中常常有“未央”一词,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在古诗词中,有一个词的出镜率非常高,而只要有它在场,那句诗也会非常有意境,这个词就是--未央. <春日>唐·上官仪 花轻蝶乱仙人杏,叶密莺啼帝女桑. 飞云阁上春应至,明月楼中夜未央. 古人 ...
-
【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五拾二:《鸤鸠》,淑人君子,其仪一兮。表里如一,是正人君子的重要标准。
<鸤鸠>是<诗>的第152首.这是一首讽刺上位者德行不一的诗.诗以布谷鸟养育子女的方式,来反讽当时曹国从君主到卿大夫的上位者,外表华丽.内心肮脏的"不一"言 ...
-
【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六拾二:《四牡》,岂不怀归?王事靡盬,我心伤悲。自古忠孝难两全!
<四牡>是<诗>的第162首.这是一首行役抒情诗,描写一个驾驶着四马快车奔弛在周王朝漫长官道上的小官吏,因公务缠身而长期无法返回故乡,从而非常思念父母亲人的内心独白,是一首反映 ...
-
【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七拾二:《南山有台》,乐只君子,民之父母。历代统治者自诩为民之父母的始作俑者。
<南山有台>是<诗>的第172首.这是一首赞颂诗.诗中记录了统治者筵揽的一群所谓贤人,在某个需要"拍马屁"的场合(当然最大的可能是统治者为这些人设的宴席上) ...
-
【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八拾:《吉日》,瞻彼中原,其祁孔有。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
<吉日>是<诗>的第180首.这是一首歌颂天子的诗.一般认为这是周宣王时期,为歌颂周宣王田猎并宴会宾客而作.周宣王在西都镐京的田猎活动,是周朝每年在京畿之内举行的常典,有显示国 ...
-
【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八拾一:《鸿雁》,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问心无愧,理解万岁!
<鸿雁>是<诗>的第181首.这是一首公务记叙诗,描写的是周王朝的政府机构(即周宣王及其臣属)在安定民众中呕心沥血的辛苦,这是一种变相的自我表扬,这种手法延用至今.西周晚期,内 ...
-
【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八拾三:《沔水》,莫肯念乱,谁无父母?倾巢之下安有完卵!
<沔水>是<诗>的第183首.这是一首忧患诗.无论诗的写作年代是什么时候,也无论诗的写作对象是周平王还是周宣王,诗人在字里行间表现出的对社会稳定的忧患意识,是如此地真切而深沉, ...
-
【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八拾四:《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任何时候务必保持开放包容的思维方式!
<鹤鸣>是<诗>的第184首.这是一首讽谏诗.诗以"鹤鸣"和"鱼潜"起兴,经"树檀"而至于"他山之石&qu ...
-
【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八拾五:《祈父》,予王之爪牙。既得利益者可怜的优越心态表达!
<祈父>是<诗>的第185首.这是一首怨愤诗.诗意表达的是周王朝的王都卫士(相当于后世的御林军)对祈父(掌管军事大权的司马)的怨愤与斥责,抒发其内心强烈的不满情绪,客观上也表明 ...
-
【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八拾六:《白驹》,絷之维之,以永今朝。人世间最难得是“我愿意”!
<白驹>是<诗>的第186首.这是一首惜别诗.惜别之人,既是友人,更是贤者,友人悦己,贤人利国.诗中描写贤者在内而不能用,终致离我而去的现状,是周王朝统治者不能用人.无法留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