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海忠金匮要略笔记(四二)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之暍病
相关推荐
-
白虎加人参汤加减化裁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知母18g生石膏30g炙甘草6g粳米一匙人参9g上5味,以水2000ml,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200ml,日3次. [功效]清热生津,益气养阴. [主治] 主证:白虎汤证而又烦 ...
-
盛国荣临床惯用秘验方12首之热证惯用4方
热证惯用方 (1)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清热生津.用于形体虚胖,高热面红, 精神疲惫,烦躁难眠,食欲不振,口干舌燥,苔薄黄偏干,小便短赤,大便数日 一行,脉弦数.证属气分高热,阴津亏损.拟 ...
-
经方:白虎汤(阳明经热)
白虎汤[原文]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右四味,以水一斤,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作者]张仲景[出自]<伤寒论>[伤寒金匮]1.伤寒,脉浮滑,此表有 ...
-
贾海忠金匮要略笔记(六三)疟病脉证并治第四之辨脉治疟
我们上一节讲疟病在<金匮>里和<伤寒>里以及西医是不是同一个疟疾.我们再来看<金匮>里讲的疟病给我们什么启发. [原文]师曰: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小 ...
-
贾海忠金匮要略笔记(六五)疟病脉证并治第四之瘅疟
第三节瘅疟 [原文]师曰:阴气孤绝,阳气独发,则热而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瘅疟.若但热不寒者,邪气内藏于心,外舍分肉之间,令人消铄脱肉. 瘅疟的临床表现是,发热,气短,烦燥,手足热,恶心,它的机 ...
-
贾海忠金匮要略笔记(六七)疟病脉证并治第四之寒疟,蜀漆散
第五节.牡疟证治(寒疟) [原文]疟多寒者,名曰牡疟,蜀漆散主之. 蜀漆散方:蜀漆(洗去腥),云母(烧二日夜),龙骨(等分),右三味,杵为散,未发前,以浆水服半钱.温疟加蜀漆 半分,临发时,服一钱匕. ...
-
贾海忠金匮要略笔记(六八)疟病脉证并治第四之附《外台秘要》方
第六节.附<外台秘要>方 (一).牡蛎汤 [原文]牡蛎汤,治牡疟. 牡蛎(四两,熬).麻黄(四两,去节).甘草(二两). 蜀漆(三两). 右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蜀漆.麻黄,去上沫,得六 ...
-
贾海忠金匮要略笔记(六九)疟病脉证并治第四之柴胡去半夏加栝萎汤
(二).柴胡去半夏加栝萎汤 [原文]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治疟病发渴者,亦治劳疟. 柴胡(八两).人参.黄芩.甘草(各三两),栝蒌根(四两).生姜(二两).大枣(十二枚),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 ...
-
贾海忠金匮要略笔记(七零)疟病脉证并治第四之柴胡桂姜汤
(三).柴胡桂姜汤 [原文]柴胡桂姜汤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寒疟) 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去皮).干姜(二两).栝蒌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三两,熬).甘草(二两, 炙) .右七 ...
-
贾海忠金匮要略笔记(二四)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之痉病
我们前面讲了刚痉是发热.恶寒,无汗.这一节来讲柔痉,什么是柔痉,柔痉与刚痉正好相反,我们说了,痉病的共同特点是发热.柔痉当然也有发热. 我们来看[原文]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 太阳病, ...
-
贾海忠金匮要略笔记(二五)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之痉病
二.痉病病因 [原文]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 太阳病,发汗太厉害了,也就是出汗太多了,津液丢失得太厉害了,造成了血容量不足,中医的观点就是汗血同源,因血容量不足,而导致了脉沉细,而致痉. [要点延 ...
-
贾海忠金匮要略笔记(二六)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之痉病
三.痉病表现 [原文]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強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若发其汗者,寒湿相得,其表益虚,即恶寒甚.发其汗已,其脉如蛇. 身体发热,脚发凉,脖子发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