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大多数动物都有发情期,而人类却没有,反而隐藏了排卵期?

纪录片《动物世界》中,我们经常能听到那句具有磁性的配音:“春天到了,又到了动物交配的季节。”

大多数野生动物会在每年某个特定时段进入发情期并进行交配,繁衍后代。那么,为什么几乎所有的野生哺乳动物都有发情期,而人类却没有,又似乎随时都可以进行?首先先来了解一下动物的为什么会有发情期,再来看人类。

动物发情期由来

对于自然界的动物们来说,一生中最最重要的两件事无非就是生存和繁衍。也就是保证自己能够存活下来,并且将自己的基因很好地传递给后代。

对于动物来讲,交配就只是为了繁衍后代。而动物的繁衍过程是一个特别艰巨的任务,它们不仅要躲避天敌,而且它们在每个季节所能吃的食物的多寡也不同。

雌性动物繁育后代不仅要耗费大量能量,需要更充足的食物补给,而且由于行动迟缓还会加大被捕食的风险。自然中的它们随时面临着被吃掉的危险,频繁的交配繁育对它们来说有害而无益。所以,动物们必定需要根据生存环境谨慎地选择最佳的孕育时机,集中能量办大事。

而选择在食物充裕的时节繁育后代,可以保证母体和幼崽都可以获取到充足的食物营养,从而提高幼崽的成活率。那些选择在食物匮乏时繁育后代的个体,幼崽容易夭折,这种基因逐渐被大自然淘汰掉。大多数动物就演化出在某个特定时段到来后,才会进行交配,一般周期为一年,也就是产生了特定的发情期。而在发情期外的时间,动物们是不接受交配行为的。

其实发情期,主要指的是雌性动物,而雄性动物是否发生交配行为,完全是由雌性动物的发情期所决定的。进入发情期后,动物身体内的自然分泌的性激素水平大大提高,在激素的刺激下就会表现出对异性的渴望和追求。而此时雌性动物进入排卵活跃期,为受孕做好准备,此时段它们会通过各种行为方式,包括声音、视觉,分泌的独特的气味等吸引雄性来找自己交配。

而大多数动物的发情期都在春天,正是因为春季万物复苏,这个时候交配,幼崽一般会在夏季或者秋初出生,这个时段的食物相对更充足丰富,可以保证受孕的营养来源,幼崽成活率较高。

但动物的发情期并非都在春天,也有在其他季节的。这主要取决于各种动物本身什么时候交配,更有利于下一代的繁育,而不同动物发情期时间也是长短不一。

为什么人类没有'发情期'

相比于动物,人类的生存环境比较稳定,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很快就处于食物链顶端,不会受到天敌威胁,而且人类作为杂食性动物,摄食广泛,一年四季都不会遇到食物短缺的困境。因此,人类后代无论出生在哪个季节,差别不大,都能有充裕的食物吃,所以人类不需要固定的发情期,也可以说处于全天候发情状态。

人类不但没有发情期,而且人类女性的排卵期十分隐蔽,使男性很难从外观上看出来女性是否排卵。

发情期其实是动物的排卵期,动物在这个期间交配纯粹是为了繁衍,而人类的交配行为却已经和生育分离开了。也就是说人类排卵时未必会进行交配,交配的时候也未必在排卵期。是什么原因使人类女性在演化过程中将这么重要的排卵期隐藏起来了呢?

这可能和雄性的杀婴行为有关。大多数哺乳动物保持着多配偶制度。

在很多一雄多雌的动物群体中,多只雌性都服务于这一只雄性首领,当有新的雄性接替这只雄性的地位的时,新雄性就会迫不及待地杀害上一任首领的全部幼崽,以便雌性可以重新进入发情期,为自己繁育后代。自然界中的狮子、大猩猩、河马等很多动物都有这种残忍的行为。

雌性经常要遭遇丧子之痛,于是雌性开始和所有的雄性交配,这样所有的雄性都有可能是这个孩子的父亲,也就没有雄性敢杀害这个孩子。可是雄性在发情期之外是不接受交配的,因为不在发情期交配等于徒劳。

于是雌性逐渐隐藏了自己的排卵期,让雄性看不出来排卵期,所以雄性只能不分时间与之交配。而雄性和多个雌性交配,其实不如只和一个雌性多次交配更有可能获得自己的后代。这样交配的次数就多了,久而久之,雌性的发情期就慢慢淡化了。

而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男性为了确保孩子是自己的,必须要无数不刻守在同一个女性身边,只和这个女性交配。而人类哺育后代的时间长任务重,女性的时间基本都用来精心照顾孩子,没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去获取食物了。不过,当男性能够准确确定孩子是自己的,父爱也就产生了,就会为自己的后代提供食物和保护。

所以,雌性动物为了让雄性为自己提供长期的食物以及帮助养育后代,便进化出了隐蔽的排卵周期。这样的生殖策略也为人类社会主流的“一夫一妻制”提供了基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