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注道德经述成·道经·绝学无忧章第二十
相关推荐
-
古籍名句 |《老子》名言合辑,文案人必备硬货,超值收藏一键get
<老子>,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 ...
-
学习张讲师讲《道德经》第二十章之心得分享
原文: 绝学无忧,唯之于阿,相去几何?善之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乘乘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 ...
-
国学经典诵读老子《道德经》帛书本之《道经》,“道”的真实意义
国学经典诵读老子《道德经》帛书本之《道经》,“道”的真实意义
-
【读懂圣贤】----《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老子传世名著:<道德经> (又称<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 ...
-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伟大的哲学家老子怎么可能写出玄乎又玄的<道德经>,只因<道德经>在流传中变得杂乱无章所以玄乎又玄,走进"360个人读书馆"搜索馆友"百岁无疾的秘籍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道经·载营魄章第十
道经·载营魄章第十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苏辙:魄之所以异于魂者,魄为物,魂为神也.<易>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魄为物,故杂而止:魂为神,故一而变.谓之营魄,言其止也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道经·大道废章第十八
道经·大道废章第十八 大道废,有仁义: 苏辙:大道之隆也,仁义行于其中,而民不知.道既废,而后仁义见矣. 原成:故大道废,案有仁义. 原成:有,不宜有也,谓本是不当有而有之称."道"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道经·宠辱章第十三
道经·宠辱章第十三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苏辙:古之达人,惊宠如惊辱,知宠之为辱先也:贵身如贵大患,知身之为患本也.是以遗宠而辱不及,亡心身而患不至. 原成:人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原成:人是有自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道经·太上章第十七
道经·太上章第十七 太上,下知有之: 苏辙:以道在宥天下,而未尝治之,民不知其所以然,故亦知有之而已. 原成:大上,下知有之. 原成:"道"以约束来理顺万物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用外力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道经·知人者智章第三十三
道经·知人者智章第三十三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苏辙:分别为知,蔽尽为明.分别之心未除,故止于知人而不能自知.蔽尽则无复分别,故能自知,而又可以及人也. 原成:知人者,知也.自知者,明也. 原成:&q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道经·执大象章第三十五
道经·执大象章第三十五 执大象,天下往. 苏辙:道非有无,故谓之大象.苟其昭然有形,则有同有异.同者好之,异者恶之.好之则来,恶之则去,不足以使天下皆往矣. 原成:执大象,天下往. 原成:大,变也.无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道经·道可道章第一
道经·道可道章第一 道可道,非常道. 苏辙:莫非道也.而可道者不可常,惟不可道,而后可常耳.今夫仁义礼智,此道之可道者也.然而仁不可以为义,而礼不可以为智,可道之不可常如此.惟不可道,然后在仁为仁,在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道经·天下皆知章第二
道经·天下皆知章第二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倾,声音之相和,前后之相随. 苏辙:天下以形名言美恶,其所谓美且善者,岂信美且善哉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道经·不尚贤章第三
道经·不尚贤章第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苏辙:尚贤,则民耻于不若而至于争.贵难得之货,则民病于无有而至于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