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致命错误,逼迫哥舒翰出潼关,致使唐军大败,丢失了长安

在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哥舒翰正在京城养病,并没有在外执掌军队。公元755年2月,哥舒翰在回京面圣的路上行至土门军时,由于洗澡导致了突然中风,就一直留在京师养病。这种情况下,唐玄宗本也不会让他领兵对方安禄山的叛军。但是由于高仙芝和封常清准备不足,没能抵挡住叛军,导致洛阳丢失,只能被动防守潼关。后来因宦官边令诚的谗言,高仙芝和封常清被冤杀,导致没有适合领兵的大将,于是患病在身的哥舒翰无奈地接受了此重任。

在唐朝开国初期使用的是府兵制,府兵制起源于西魏,完善于北周。是宇文泰所创立的“兵农合一,寓兵于农”的兵役制度,被隋唐所沿用,到唐玄宗时期,这项制度已经实行了一百七十多年了。

在唐初的时候府兵制还能正常运行,但由于到了高宗、武则天时期,豪强兼并了大量土地,导致均田制被破坏,府兵制也到了破产的边缘。

到了玄宗时期,李隆基听取了张说的建议,逐渐淘汰府兵制,开始实行募兵制,短时间就招募了30万大军,极大地提升了唐军的战斗力。

到天宝元年(公元740年),唐朝将帝国边境从西到东、由北到南划分为十大藩镇,即安西、北庭、河西、朔方、河东、范阳、平卢、陇右、剑南外加岭南五府经略使。为了对方同一个方向的敌人,避免几个节度使配合不协调,唐玄宗会让同一个人领几镇节度使。到天宝十年,安禄山就兼领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兵力达到了当时唐朝总兵力的三分之一。

安史之乱爆发时,安禄山不仅集合了平卢、范阳、河东三镇的精锐,还联合罗、奚、契丹、室韦共计二十万大军。安禄山起初能够在短时间打到洛阳,一方面是因为他手上的兵力精锐,另一方面是,唐朝短时间集合不了大量的兵力。当时唐朝的精锐兵马都在边境,导致了内陆空虚。而且当时十大藩镇,跟随安禄山三镇反了,安西、北庭、岭南都离得太远,剑南道因对南诏用兵失利,未能恢复。能用的也只有朔方、河西、陇右这三镇的兵马。在之前,由郭子仪带领的朔方军就被派往了河东战场。因此在潼关防守的只有哥舒翰带领的河西,陇右两镇精锐,还有高仙芝、封常清兵败的残军及临时招募的士兵共计二十万。虽然都是二十万大军,但明显哥舒翰带领的精锐没有安禄山的多,而且之前还遭遇了打败。相反安禄山刚攻取了洛阳,并且称帝,改国号为燕,士气正盛。

在这种情况下,哥舒翰显然没有必要和安禄山在野外决战,只需要坚守住潼关不失就可以了。而当时的局势,只要哥舒翰能够守住潼关,安禄山是蹦跶不了多久的。

安禄山起兵并不得人心,虽然他的军队多且精锐,但每攻下一处,必烧杀抢掠,所占领的地方并不服从他。此时在河东战场,郭子仪和李光弼带领的朔方军连战连捷,切断了范阳与洛阳的联系。颜真卿、颜杲卿两兄弟在安禄山的老巢起兵反对安禄山。这种情形下,安禄山用不了多久就会兵败。

但就在这个时候,唐朝方面却做出了一个致命的决定,让哥舒翰出关与叛军决战。而影响唐玄宗做出这个决定的就是杨国忠。安禄山起兵的借口是讨伐杨国忠,而且杨国忠这个人在朝堂恃宠擅权、跋扈专断,朝堂上的人都对他不满,哥舒翰也与有嫌隙。在哥舒翰掌握二十万大军后,他的一个部将王思礼就曾建议他带领一对人马把杨国忠抓来杀了,但哥舒翰拒绝了这一提议。然而杨国忠却不这样想,他认为安禄山对他的威胁还小,反倒是近在咫尺的哥舒翰威胁更大。于是杨国忠就让人编造了一条假消息,叛军大将崔乾祐驻守的陕郡兵力不足四千,且都是老弱病残。玄宗得知这个消息后大喜,认为可以开始反攻了,可以尽早收复洛阳,平息叛乱。于是立马派人让哥舒翰率部东征,进攻陕郡,克复洛阳。

哥舒翰收到东征命令的时候,立马就明白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于是一连几次向玄宗上书,表明只要坚守潼关就能胜利,此时各路兵马都在集结需要时间。况且安禄山久经战阵,肯定做好了准备。陕郡兵力薄弱,必定是叛军为了引诱我军出击,一旦出击必定会落入叛军的圈套。

而同时郭子仪和李光弼也向玄宗提出,他们计划北上,直捣范阳,覆其巢穴,俘虏叛军的妻儿作为人质,到时候叛军必定军心大乱。只要坚守住潼关把叛军拖住,到时候叛军两面受敌,必然会从内部崩溃。

但是这样的建议玄宗并没有听进去,在两三天的时间内,一连派遣了几十波使者催促哥舒翰出关。

天宝十五年六月初四,哥舒翰抚胸痛哭,无奈之下只能引兵出关。哥舒翰率领他的十八万将士出潼关后走了三天到达了灵宝西原。此地南边是崤山的悬崖峭壁,北面是黄河,狭道长70余里。此地对于大军极为不利,完全发挥不出人数的优势。而且只要有人埋伏,唐军就会被截断,到时候就成了待宰的羔羊。

哥舒翰作为唐朝的名将,显然能够看出这里面的凶险的,但是君命在身。他明知是虎穴,也只能硬着头去闯一闯了。哥舒翰命王玄礼率五万精锐领先,庞忠等人率领十万人后继,自己率领三万人在黄河北岸观战,擂动战鼓,激励士气。

唐军进入狭谷后发现叛军只有一万兵马,并且队形松散。王玄礼立马带领唐军与之交战,叛军一触即溃,唐军士气大振,立即乘胜追击。但这是叛军布置的陷阱,等到唐军进入伏击圈之后,叛军立马从山顶推下大量的巨石和檑木,唐军被分割在狭小的地方施展不开。叛军又用数十辆装满枯草的大车挡住了唐军的道路,浓烈的烟雾阻挡住了唐军的视线,导致士卒在烟雾中自相残杀。等到晚上,唐军箭矢用完之后,崔乾祐派遣一只同罗骑兵从崤山南路绕道唐军后面,对狭道内的唐军发起进攻。唐军前路被堵,后路被截,顿时崩溃,人人争相逃命,很多人被挤下黄河淹死。后面的十万大军看见前方惨败之后,立马崩溃,不战自散。哥舒翰带领的三万兵马也争相逃走,到最后跟随哥舒翰活着回到潼关的兵马只有八千余人了。这点兵马根本守不住潼关,于是哥舒翰放弃了潼关,逃向关西驿。他想在此集结人马,重新夺回潼关,可是他的部下却不干了。回到长安是死,回去攻打潼关也是死,不如绑了哥舒翰,投降燕军,还能保住一条命。于是火拔归仁带人把哥舒翰绑在马上,投降了燕军,一代名将就这样败了,也没了任何翻盘的机会。

哥舒翰与安禄山的军队对决可以说输得很惨,但这最主要原因还是出在唐朝内部问题。在这关键时刻不能上下一心,还互相猜忌,再强大的军队也发挥不出应有的价值。从军队的强大来说,安禄山带领的军队显然要优于哥舒翰所带领的。但即使正面对决,哥舒翰也不会输得太惨,顶多兵败之后再防守潼关就行。但唐玄宗的昏招硬是断送了防守潼关的最后精锐,导致最后长安被叛军所占,自己本人也被迫逃往蜀地。高仙芝与封常清临时招募的军队,在战败之后尚且都能守住潼关,何况哥舒翰带领的河西、陇右两镇精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