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三)
相关推荐
-
中传院黄双辉老师讲伤寒论第1期
大医精诚,养浩然之正气,极天地之大观. 中传院黄双辉老师讲伤寒论第1期 第1条 恶风:卫不固也(卫气者.所以温肌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风为阳邪·风中卫表·两阳相搏·阴气则衰而少. 阳加于阳· ...
-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70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70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70.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芒消半升 甘草二两,炙 ...
-
『每天学伤寒』阳明病的各种情况
倪海厦&张仲景 JT叔叔资料库 昨天 一九六:问曰:何缘转『阳明病』?答曰:『太阳』.『少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小便利与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 ...
-
《伤寒论》5-6解析
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得了伤寒两三天后,没有见到阳明的大渴大热脉洪大,也没有少阳证的默默不欲饮食,往来寒热,心烦喜呕,胸胁满闷.这就不会往下传了.作为大夫,要知道疾病的轻重缓急 ...
-
《伤寒论》笔记81|阳明经热—白虎人参汤
一八三."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汗,恶风,大渴而烦,舌上干燥,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阳明证分腑热和经热,腑热是 ...
-
再提中医“六经辨证”六经传化的科学观念
再提中医"六经辨证"六经传化的科学观念 截至北京时间10月30日6时30分,全球新冠累计确诊病例246702942例,累计死亡病例5003554例.全球单日新增确诊病例501715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三)
我们辩证虚实,阳虚的人,汗后亡阳,阴虚的人,汗后亡阴,发汗以后,恶寒怕冷为虚,恶热怕燥为实.虚寒当温,实热当泻.我们只要知道这个基本概念了以后,就知道该如何来调理了,是用附子来温阳还是用大黄来泻热,这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七三)
桂枝甘草茯苓大枣汤方 茯苓半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劈 桂枝三两去皮.右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 三服.作甘澜水法,取水二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三十)
甘草干姜汤恢复脾阳,热就会传到肌肉上,可是津液还下足,所以肌肉还有挛急的现象,有点抽筋的现象,脚没办法踩在地上,这时候用芍药甘草汤,当然这甘草也是用炙甘草. 伤寒伤阴,津液受损,阴血不足,筋脉缺失濡养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九三)
伤寒论第77条辨: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发汗,被攻了以后,感觉烦热,胸中窒者就是呼吸呼不过来,就是栀子豉汤. 病人如果有表证,不管他是太阳中风还是太阳伤寒,或者是太阳温病,给他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0三)
伤寒论第88 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 原文解释:平素常常出汗的人,再用发汗方法,就会发生心神恍惚.慌乱不宁,小便以后尿道疼痛等变症,可治以禹余粮丸. 本来汗多,津液不足,再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五三)
伤寒论第43条辨: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之. 原文解释:太阳表症,误用攻下法,表症未除,而又出现轻度气喘的,这是表邪郁闭.内迫于肺的缘故,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治. 平常太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四三)
伤寒论38条辨: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目闰,此为逆也. 原文解释:太阳中风症,脉象浮紧,发热,恶寒,周身疼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一三)
伤寒论第99条辩: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原文解释:外感病,四五天过后,身体发热,怕风,颈项拘急不舒,胁下胀满,手足温暖而又口渴的,属三阳合病之症,用小柴胡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三二)
如果只有手脚末端冷,那么瘀血块不会制造得很快,所以有人手脚冰冷了很久,也还没有发心脏病.如果到了四逆的情形,也就是 冷到手肘.膝盖,那么瘀血块就制造得很快,就会造成心脏病. 我们也可以由手脚冷的情况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