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空先生浅解《了凡四训》
相关推荐
-
要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多请教别人
要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多请教别人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陈昌文解读<论语>: 曾子说,自己很有能力还是 ...
-
发现自己的长处
德鲁克先生对"用人之长"有着深刻的理解和重视,故而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用专门的一个章节来讨论"如何发挥人的长处".在这里的"人&q ...
-
失败是认识自我的最好机会
宿新市徐公店 [ 宋·杨万里 ]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失败是认识自我的最好机会. 所有重大的战争都发生在人的内心.有一句名言,死并不足惜,悲惨的事从未活 ...
-
15件有损阴德的事,看看做过没有?
15件有损阴德的事,看看做过没有?
-
虚空先生浅解《了凡四训》 “凡欲积善,绝不可徇耳目,惟从心源隐微处,默默洗涤”
虚空先生浅解<了凡四训> "凡欲积善,绝不可徇耳目,惟从心源隐微处,默默洗涤" 我们要积善行,怎么办呢?绝不可顺从耳目,徇:是顺从的意思 因为耳目给我们带来的都是欲望和 ...
-
虚空先生浅解《了凡四训》“怒不惟无益,且有害也”
"怒不惟无益,且有害也" 发怒,不光是没有益处,而且是有害的,我们怒是不是伤肝,然后怒还伤身,当怒了还起情绪的时候,就会产生不好的行为,还损我们的德行. 想一想本来一件事情,如果不 ...
-
不要抱怨父母,还要去弥补父母的过失和过错,这才是该为人之子要行的道。虚空先生浅解《了凡四训》
"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 说往远了思考,我们要扬祖宗的德行,这个"扬"就是弘扬,我们要弘扬祖上的德行,近思盖父母之愆"愆"是什么意 ...
-
虚空先生浅解《论语》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孔子被人围困于一个叫"匡"的地方,源于一场误会,当 ...
-
虚空先生浅解《论语》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朝闻道,夕死可矣",闻道,自己证悟道才能称为闻道.听到一个道理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不停地去实证,证悟到了才能称为闻道.我们经常会 ...
-
虚空先生浅解《论语》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士志于道”,士在古时候是指立志于学道的读书人。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士的含义又演变为有技艺或有某种志向的人。我们说战士、勇士、护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士志于道",士在古时候是指立志于学道的读书人.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士的含义又演变为有技艺或有某种志向的人.我 ...
-
虚空先生浅解《论语》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人之过也,各于其党",党就是类别的意思,人通常所犯的过错过失,都是源于自己不同的生存环境,不同的思维方式,接受 ...
-
虚空先生浅解《论语》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我未见好仁 ...
-
虚空先生浅解《论语》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富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