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吃就亏大了!春天里第一粥、第一芽、第一汤...吃全健康一整年~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人体生理机能、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期,做好了春季养生保健,才会为一年的身体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中医看来,养生要“顺四时”,即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来调整自己的生活。春天来时,气血从内向外走,主要功能在肝;并且春季气温上升,此时人体阳气也逐渐升发。

因此春季养生,扶助机体阳气、调畅肝胆气机,就显得十分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顺应季节变化,去守护身体健康?

春季以食养生有“4变”1温补阳气,助阳升发

春季饮食调养要遵守“春养阳”的原则,早春气候寒冷时,可以多吃辛温的蔬菜,驱散体表的风寒邪气,如葱、蒜、韭菜、蒿、芥菜等;整个春季则可以多吃山药、牛蒡、莲藕、胡萝卜、芋头、土豆、青菜等,帮助温补阳气、郁热发散。

食谱推荐:韭菜粥

【食材】鲜韭菜60克、粳米100克、食盐

【做法】将新鲜韭菜洗净切碎,先用粳米煮粥,待粥沸后加入韭菜、食盐,同煮成稀粥。

【营养价值】初春食韭菜,能温中开胃,提高免疫力,并且,韭菜富含膳食纤维,能促肠道蠕动、防便秘。

2温补脾胃,减酸增甘

中医认为春天肝气偏旺,五味入五脏,酸味入肝,此时若多吃酸味食品,就会更加增强肝气的升发,使本来就偏盛的肝气变得亢盛而损伤脾的功能。

所以,春季要少吃酸味的食物,多吃些甘味的食物,如核桃、花椰菜、南瓜、莲子、黑米、燕麦等。

食谱推荐:排骨芡实莲子汤

【食材】排骨500克、芡实30克、莲子20克、薏仁30克、陈皮5克、姜1块

【做法】芡实、莲子、薏苡仁洗净,排骨剁成小块,用开水焯一下;把排骨、芡实、莲子、薏苡仁倒入砂锅,然后加入陈皮和姜,用武火煮开,再改用文火炖2小时,最后放点盐调味即可。

【营养价值】芡实和莲子有健脾益肾的作用,薏苡仁健脾祛湿,陈皮可醒脾行气开胃。

3补充津液,多食芽菜

从立春开始,人体肝、胃、肺等内脏器官中积蓄的内热,就慢慢散发出来,尤其北方春季干燥多风,人体水分容易大量丢失,继而出现“春燥病”的情况,如眼睛红赤干涩、咽喉干燥疼痛、口渴嘴唇干裂、小便发黄等。

因此在春季,可多食含水量高、清热解毒的芽菜,如黄豆芽、绿豆芽、豌豆芽、香椿、春笋等。

食谱推荐:凉拌绿豆芽

【食材】豆芽、胡萝卜、黄瓜

【做法】绿豆芽热水焯好,胡萝卜、黄瓜洗净切丝;三种食材混合,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陈醋、生抽、香油等调味;搅拌均匀即可。

【营养价值】绿豆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滋阴润燥、清热平火。中医看来,它可以帮助缓解春天气候干燥引起的一些症状,如口腔溃疡、小便发黄、耳后有水流出、早起眼睛发蒙有眼屎等,就可以多吃绿豆芽解毒。

4适当喝茶,优选花茶

春季选茶大有讲究,此时宜喝花茶,因为春季人体阳气的生发需要依赖肝气的疏泄作用,喝对了花茶有助于舒达肝气、调和气血。常见花茶功效:

【菊花茶】可养肝平肝、清肝明目,对老年人肝肾虚损,或一些压力大、经常熬夜的中青年人常头痛头胀、口干目赤等上火症状有一定帮助。

【茉莉花茶】可祛寒邪、助理郁,还能帮助清热抑躁、健脾安神、化湿、减轻肠胃不适等。

【玫瑰花茶】可活血调经、疏肝理气、平衡内分泌,对肝与胃有调理作用,并能帮助消除疲劳、舒缓心情。

【金银花茶】可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肿止痛,泡茶饮用可缓解春季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等病症。

【石斛花茶】可养阴清热、生津利咽、润燥通便,还可平五脏、助安眠,对胃阴虚和肾阴虚尤其好。

推荐茶方:莲子山药红枣茶

【做法】莲子30克、山药30克、红枣10克,加水煮开,代茶饮用即可。

【营养价值】莲子红枣能够补胃健脾、养心安神;山药能够平补脾、肺、肾三脏,且补而不滞、温而不燥,三者搭配煮茶,尤其适合疲倦劳累、消化功能弱、睡眠质量差的人群饮用。

早春强身壮体宜“4养”

1适当“捂一捂”

立春之后的一段时间,往往气候变化较大,寒气将去而未衰,气候“乍暖还寒”,由于阳气始生,寒邪容易入侵,尤其要当心“倒春寒”的侵扰,年老体弱者尤应谨慎。

此段期间应适当进行春捂,且遵循“三不一要”原则:不频减衣物、不过早摘帽子和围巾、不捂得过厚过紧;要注意下身保暖,以促进血液循环。

2早起“动一动”

动能生阳,因此增加活动是补充阳气的重要途径。春天的作息规律,建议在保证基本睡眠的前提下尽可能早起,在空气清新的环境中去进行一些适当的运动。

如慢走、跑步、做操、打太极拳等,最好从小运动开始,适应后再逐渐增加运动量。注意,运动开始要做准备活动,以适应将要进行的活动,防止发生意外和损伤。

年老体弱者,可在园林亭凭栏远眺,慢慢散步,增进新陈代谢,提高适应气候变化,抵抗疾病的能力。

3每天“晒一晒”

有一个非常简单且经济的养阳方法,就是多晒太阳。每天的11—13点阳光较充足、光线也比较柔和,这个时间段可以经常晒晒后背,能补充人体阳气。

这是因为背部有督脉,督脉有“阳脉之海”之称。把背晒热、晒舒服了,人体的阳气也就充足了。此外,不建议隔着玻璃晒太阳,因为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

4晚上“泡一泡”

春季借助阳气生发特点泡脚,可以提高气血运行,还能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使人精力充沛。

泡脚水的温度以40-45℃为宜,皮肤嫩的孩子水温则要低一点;泡脚时间在晚上7-9点,或睡前两小时为宜;泡脚时间不宜过长,2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心情舒畅,喜怒有节

春季阳气升发,情志也处于一种开放宣达、生发疏泄的状态,因此很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导致肝气郁滞,影响肝的疏泄功能,从而引发疾病。

而在五脏中,肝气与情志的关系最为密切,情志调养应重在养肝气。

首先,要保持心情舒畅豁达,心情舒畅而不过于悲喜,人体气机畅通,气血运行和缓则肝气得养;其次,要忍急戒怒,肝性刚而易躁急,躁急或忿怒之时,情志偏激,肝气因而横逆上冲,极易耗气伤血,使肝脏受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