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功成身退乃天之道

《道德经》:功成身退乃天之道

2021-03-22 06:15 来源:京博国学

《道德经》:功成身退乃天之道

老子之所以说“功成身退”是天之道,乃是从大自然得来的。

我们看,百草树木,花开之时何等灿烂,但一旦有了果实,花便谢了;硕果累累,香飘数里,一且成熟,就会落下,它不会再占据枝头。由此,老子指出,人的行为要合乎天之道,功业成了,就应该引身后退。所以,人应该建功而不居功,打天下而不占有天下,独霸天下。

每个人都应该明白,在实现个人价值,建功立业之后,自己的使命也就完成了。这个时候,就应该赶快隐退,空出舞台让后来人演出,如果打下天下就占有天下,那与强盗的抢劫有什么区别呢?

庄子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正是对这种居功不退者的尖锐指责。

一个真正理解大道的人,都会循道而行,都知道功成身退的道理。

春秋时期,齐鲁会战,鲁国右翼军溃退。将军孟之反断后,成功掩护了后撤部队。但在他退入城门时却说:真倒霉,我的马太差了,只能在后面拼命抵挡。国家战败了,你的功劳再大又如何呢,表功居功,只能引起君臣们的反感,弄不好会遭来灾祸。

孟之反以此掩盖自己的功劳,真是得大道的做法。

春秋末年的范蠡,辅佐勾践灭吴称霸,功勋至伟,被封上将军。但范蠡深知“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明智地选择了功遂身退。传说范蠡隐居于“陶”,改名陶朱公,后以经商致富,曾经三掷千金于天下。

范蠡曾差人致书同朝为官的文种,称“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劝其莫居功自傲、莫贪恋权位,及早归隐。但文种未能听从,不久果然死于非命(勾践赐剑令其自杀)。

西汉张良,辅佐刘邦平定天下后,“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主动从“帝者师”退居到“帝者宾”,专心修道养精,得以颐养天年。然而,同样为西汉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的韩信,却贪恋权势利禄,虽屡次遭贬,仍不思归隐,后因谋反之罪名被杀死在长乐宫中。

后人评价说,如果韩信不居功自傲,而是自隐其功,谦让退避,刘邦大概也不会对他下手。当然, 历史不能假设,但韩信的遭遇的确是一个教训,尤其能让有才有功者在这个问题上深思猛醒。

“功成身退”,也不一定非要到深山老林里去。只是指有功者不要居功自傲,不要总是摆老资格,不要动不动说我当初怎么样,我怎么有功劳。如果能做到放低姿态,谦和为人,及时让贤,奖掖后进,即便是身在朝廷,也同样是“功成身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