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刘村史 民俗 婚娶——新婚后续

(0)

相关推荐

  • 非虚构小说 追 梦

    上篇       做梦    第三章 第一节.娶媳妇 正月十六,是黑旦结婚的大喜日子,他爸早早就把面磨好了,圈里一头大肥猪杀了一百多斤肉,加上头蹄下水,过个洋活事没麻达.按照厨师开的菜单,买回各种各样 ...

  • 【总第434期】《特别推荐》【智泉流韵】主编郭进拴最新原创散文:《闹洞房》

    [郭进拴原创]闹洞房 在我们老家鳌头有一种习俗,男女结婚时,同辈份的人可以大闹洞房.在这一天任意与新郎新娘开玩笑,搞恶作剧.把红颜料和锅底灰涂抹在新娘的脸上,把一个打扮的美丽可人的新娘子弄的又脏又丑. ...

  • 婚后三天为什么要回门,关于回门的一些讲究,你知道多少?

    回门记忆 古代结婚都要选择黄道吉日,保证婚姻的顺利,如今现在社会仍然会保留这一传统,在好日子自然结婚的人就多.最近结婚的人骤然上升,回门也成了问题.每当村里的媳妇嫁出去,在三天后就会回来,并且带着各种 ...

  • 【草庐书屋·王凌琴散文】婚礼古谣

    点击上方关注我们了解更多 婚礼古谣 原创/王凌琴 几十年前,乡间最令人兴奋的事,除了过节耍社火唱大戏,就要数娶媳妇了. 冬闲时节,忙了一年的农人们终于闲了下来,娶媳妇的时候到了."三六九,不 ...

  • 坡刘村史 民俗 婚娶—— 结婚

    第二节   结婚 所谓结婚,就是按照一定的仪式,男方将女孩娶回家中,经过双方重要亲戚朋友,族中长辈,后来还有村中干部或单位领导参加的婚礼仪式之后,男女双方始为正式夫妻.在坡刘村人的心目中,这个结婚仪式 ...

  • 坡刘村史 民俗 婚娶——订婚

    婚娶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民国以前,儿子到了二十岁左右,女儿到了十六岁左右,家长们就为儿女的婚事开始忙碌了. 那时候的婚姻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婚事全部由父母包办,男女双方直到结婚时都不知道对方长什么 ...

  • 坡刘村史 民俗 饮食(三) 其他杂粮

    第三节    其他杂粮 一.玉米. 在坡刘村,过去除了小麦,玉米就是最主要的粮食了. 玉米的食用方法主要是熬玉米珍.传统的玉米珍的做法是将玉米粒放在碾子上碾,碾碎后用簸箕簸.筛子筛除去玉米皮即可.根据 ...

  • 坡刘村史 民俗 饮食(二) 蒸馍与烙馍

    第二节   蒸馍与烙馍 1.合面.发面与揉面. 馍按粮食品种的不同分为细粮馍.杂粮馍和菜馍,细粮馍在坡刘村是特指的小麦粉做的馍,其他玉米粉.豆粉.大麦粉等等做的馍都一律称之为杂粮馍,也称粗粮馍,粮食参 ...

  • 坡刘村史 民俗 饮食(一) 面食

    饮食            第一节   面食 一.    磨面. 坡刘村属于黄土高坡的渭北塬区,自古以来主要种植较为耐旱的小麦,由于小麦是人们的主食,在长期的生活中,人们发明了很多小麦的美食方法,其中 ...

  • 坡刘村史 民俗 穿衣(二) 解放后的衣着

    第二节    解放后的衣着 解放以后的五六十年代,人们的衣着基本与民国时期无异,只是男人不再穿长袍马挂,中山装渐次流行. 中山装是孙中山先生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的基础上,综合了日式学生服装(诘襟服)与中 ...

  • 坡刘村史 民俗 穿衣(一) 民国时期的衣着

    第七章    穿衣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衣着 清代,因满清王朝的强力推行,当时的男子剃去头部前半部分头发,后半部分编一大辫子留于脑后,现在看起来非常可笑,但久而成习,直到49年解放前后,依然有老人留着 ...

  • 坡刘村史 民俗 丧葬(六) 守孝

    第六节   守孝 一.安灵: 宴席结束后就是安灵时间了.由礼仪先生指导,在乐人的伴奏下,孝子们把预留下来的纸扎灵堂(龛)搬到一个房间里,放上逝者遗像,摆上贡品,点上香烛,向遗像行大礼祭拜,名为(安灵) ...

  • 坡刘村史 民俗 丧葬(五) 安葬

    第五节.安葬 一.棺罩: 与成服同时,主人家的大门之外,租赁来的"棺罩"也搭设起来了.棺罩是把逝者连同棺材运往坟地的载具.棺罩里边和四周灯火辉煌."棺罩"的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