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讲义-第六十六章 善下不争-道德真源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日课066丨人生的高境界:以其不争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每日一课读经典,这里是尔雅书苑.今天是<道德经日课>第66讲.欢迎你留言交流.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 ...

  • 解读《道德经》第六十六章:善下不争

    解读<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照心海 原文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 ...

  • 《道德经》通读 第六十六章 原文

    <道德经>通读   第六十六章 原文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

  • 百家论道:张理玄道长《道德经》解意(64

    第六十四章 辅物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 ...

  • 道德经第六十六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这几次的连续章节,可以清晰的感知到,老子在为统治者出谋划策,告诫统治者应该怎样怎样,本章也是. 先贴下原文: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

  • 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海纳百川

    第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 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 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天下乐推而弗厌也. 以其无争,故 ...

  • 谢先铭 道德真经学(2) | 世界道学网

    ]智者在呼吁,圣者在行动,传播道德经,天下有和平,要偃武修文,人类才文明. 老子面对现实,顺其自然.身在战争之中,心存道德仁义.不得已佳兵利器,不得已惩恶扬善,不得已除暴安良,不得已误伤无辜.事已如此 ...

  • 道德经解读: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曰:"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什么意思呢?这话出自<道德经>第66章,它的原文是: [原文]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 ...

  • 道德经讲义-第十四章 大道纲纪-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十四章 大道纲纪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曒,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 ...

  • 道德经讲义-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仍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则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古人用兵 ...

  • 道德经讲义-第六十五章 善为道者-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六十五章 善为道者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楷式.能知楷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于 ...

  • 道德经讲义-第三十一章 兵者不祥之器-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三十一章 兵者不祥之器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也.夫乐杀人者, ...

  • 道德经讲义-第四十九章 圣人之心-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四十九章 圣人之心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圣人在天下,惵惵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惵惵,诚 ...

  • 道德经讲义-第四十五章 清静为天下正-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四十五章 清静为天下正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道本虚无自然,顺天而动,率性以行,一与天地同其造化,日月同其 ...

  • 道德经讲义-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无味.视之不可见,听之不可闻,用之不可既. 何谓大象?即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之大道,以其无所不包,故曰大象. ...

  • 道德经讲义-第四十章 道之动用-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四十章 道之动用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大道人人具足,个个圆全,又何待于复哉?不知人自有生以后,气拘物蔽,知诱情生,斯道之为所汩没者多矣.苟非内祛诸缘,外祛 ...

  • 道德经讲义-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臣,躁则失君. 修炼之道,不外神气二者调之养之,返乎元始之天而已.其在 ...